王詠 秦臻
[摘? ? ? ? ? ?要]? 藥物制劑設備課程是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之一,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方面,對高職藥物制劑設備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改革意見,從而優化課程結構,推動課程建設。
[關? ? 鍵? ?詞]? 藥物制劑設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110-02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工業4.0”的到來,無論是制藥企業的制造理念、模式,還是驅動力,都在發生顛覆和重構。如傳統的間歇生產方式將會被連續制造技術、自動化批控技術等所取代。高職院校制藥設備相關課程應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程結構,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藥物制劑設備課程現狀
(一)崗位
隨著制藥行業的飛速發展,制藥設備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藥品生產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的要求尤為明顯。但是,藥品生產人員普遍存在精通生產工藝而不懂設備維護的現象。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只能停止生產等待設備工程師上門維修。而專業的設備維護人員對藥品生產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因此,高職院校只有培養出既懂藥品生產,又懂設備維護和使用的復合型人才[1],才能適應崗位需求。
(二)教學模式
目前,藥物制劑設備課程主要有三種教學模式,分別是理論教學為主型[2],理論實訓并重型[3]。
1.理論教學為主型
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上課花大量的時間講解設備的結構、原理和特點。而對如何操作制藥設備的有關內容,幾乎一帶而過。既無視頻的介紹,又沒有真實設備的實訓。一般是安排幾課時的企業參觀,而這種參觀也是走馬觀花式的。藥品生產企業每天都是很早就開始投料開機進行生產。而學生參觀的時候,基本都是在生產狀態,學生很難看到設備的操作過程。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不到鍛煉,課程學習后,很難適應企業生產操作的要求,而對生產過程中設備出現故障的維修更是了解甚少。如以濕法制粒設備——高校制粒機為例,課堂上,教師介紹過制粒機的結構和原理,在實際遇到高效制粒機的時候,學生也能認識攪拌槳、制粒刀、混合筒。但是對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按鈕卻不知如何使用。在講述設備的標準操作規程(SOP)時,由于這部分內容需要與實際環境相結合,而沒有實訓課的指導,學生無法切身體會到這部分內容的意義,到實際生產過程中無法按照標準操作規程進行設備的操作。
2.理論實訓并重型
這種教學模式與理論型教學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以64課時的設備課為例,一般理論課時為34課時,實訓課時為30課時,基本都是一次理論課,一次實訓課的模式。理論課對設備的原理、結構、特點等基本知識進行介紹后,學生對該設備有了基本的認知,再進入實訓中心對設備的結構進行直觀的學習,同時,學習設備的操作過程。這種方式是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藥物制劑設備課程的教學模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課時的限制,實訓課的授課內容也僅限于學生對設備的基本操作,而對常見故障的處理、設備的維護和保養等相關技能訓練較少,而能掌握這種技能的人才恰恰是企業需要的。其次,學校的實訓中心購買的設備形式單一,如常見的固體制劑,如片劑、膠囊劑等劑型的生產設備較多,可能不只一臺。而無菌制劑、液體制劑的生產設備,如灌封機、超聲波洗瓶機等設備幾乎沒有。僅依靠教師課上播放視頻,學生對液體制劑生產設備的訓練不足。進入企業后,接觸到這些沒有實訓過的設備,學生的適應能力就會變差,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再者,由于實訓車間與真實的生產車間有一定差別,如環境潔凈度達不到要求,車間布局與GMP車間有差異等。學生在實訓的時候并不能真正模擬生產過程,不能嚴格按照崗位標準操作規程進行訓練,規范生產的意識不強,職業素養訓練不足。以片劑的生產為例,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已經學會片劑生產過程中所用設備如高效制粒機、壓片機、三維運動混合機、烘箱等設備的操作,但是,當進行以片劑的生產為內容的實訓考核時,讓學生自己設計實訓過程的時候,學生往往手足無措,不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每一步的時候,也沒有按照崗位標準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前檢查和生產后清場,僅僅只是投料,開機生產。
二、藥物制劑設備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一)注重專業課教師進企業實踐
對目前藥品生產企業的崗位需要進行分析得出,企業需要既懂制劑又懂設備生產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師進行頂崗實踐,重點包括設備的使用。在頂崗實踐過程中能盡可能多拍攝設備操作過程的視頻、圖片等資源供上課使用。而對設備的常見故障維修這部分的技能訓練,專業課教師可申請設備制造企業的頂崗實踐。設備制造企業所擁有的設備數量大且品種多,能夠滿足實訓需求。同時,設備制造企業的技術人員對設備常見故障的維修、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的相關技能更加精通。如現在比較前沿的連續制造技術、在線檢測技術、機械手臂等相關技術都可以在設備制造企業學習到。通過收集視頻、圖片、文本等資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熟知行業發展動態,不斷更新所學知識。
(二)改變教學方法
1.理實一體化教學
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在熟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訓,同時,借助實訓過程對理論知識進行強化理解。單純的理論或者單純的實訓使學生要么不能透徹理解理論知識,要么不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借助設備講理論,在操作中灌輸理論知識,借助理論指導實訓,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
2.利用仿真教學,強化生產過程訓練
由于藥物制劑生產設備種類繁多,高職制藥設備實訓中心無法將所有種類設備購置齊全。一般都是一些常用劑型的設備,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的生產設備。而對于注射劑等劑型的設備,由于對環境要求高,使用一次所耗成本大,學校很難滿足學生對這些劑型所用設備的實訓。因此,我們可以利用GMP虛擬仿真軟件來實現[4]。利用GMP仿真實訓軟件,學生可進行注射劑、固體制劑、口服液、軟膏劑等大多數劑型生產的操作訓練,從人員凈化到生產前檢查操作、生產操作以及生產后清場操作,所有的設備操作都是按照所用設備對應的崗位SOP來進行模擬訓練。通過仿真學習,讓學生不僅掌握設備的操作過程,同時,可提高學生的規范生產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而對規范生產意識的培養是在真實的實訓過程中很難實現的。
3.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線上線下教學是一種將線下的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的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型教學模式,是教師運用現代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來構建線上的網絡教育平臺,并在平臺上傳教學視頻、案例、教學重難點解析等學習資料,然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線上資料的學習,與教師一對一交流討論等,而在線下課堂,教師再針對學生反饋的重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解決學生的學習困惑,提高教學效果。如以片劑的生產為例,課前,教師在課程平臺上傳學習任務單,學生通過課程平臺查看學習任務單。隨后,根據任務進行線上學習,了解片劑生產過程。自學完成后,教師在平臺上發布習題,檢查學生的課前自學效果,并根據學生的自測成績調整教學內容。線下,根據片劑生產崗位的操作標準,將片劑生產的工作任務分解為三個子任務,分別是片劑生產前工作、片劑生產操作和片劑生產后清場。由于學校實訓場地以及實訓設備的限制,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進入壓片仿真軟件,該仿真軟件完全模擬企業藥品生產的環境,學生通過鼠標和鍵盤控制虛擬員工,按照人員凈化流程進入生產車間,進行片劑生產前檢查、生產操作和生產后清場。線上,通過課程平臺對片劑生產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視頻、動畫等信息化手段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通過平臺考核,教師清楚知道教學的側重點,提高教學效率。通過線上片劑生產相關的3D仿真軟件的練習,解決了線下由于實訓設備和實訓場地的局限,無法滿足全部學生實訓的難題。在線上自學基本知識,線下模擬訓練,學生更容易掌握片劑生產操作技術以及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出錯率。因此,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訓技能考核中學生的通過率明顯提高。
三、總結
隨著制藥行業的飛速發展,制藥設備越來越自動化、先進化,對高職藥物制劑設備課程而言,只有堅持不懈地探索實踐,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對接崗位需求,貼近生產一線,與時俱進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但是,單靠一門課程改革是無法滿足學生就業需要的,因此必須在充分進行崗位調研和單位調研后,科學地分析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讓專業為崗位服務,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艾繼周,楊宗發.高職高專創辦藥物制劑技術與設備專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機電信息,2009(26):27-33.
[2]田偉,陳慧,沈靜琳.高職高專《制藥設備與工藝》課程教學探討[J].廣東化工,2018(18):223-224.
[3]姜翠玉,呂志鳳,徐永強,等.基于網絡教育的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探索與實踐[J].大學化學,2015,30(6):25-28.
[4]潘馨慧,張華,劉青廣.GMP仿真實訓在藥學綜合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6(22):53-54.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