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蓓蓓
[摘? ? ? ? ? ?要]? 高職英語評估體系應覆蓋學生高職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關注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從形成性評估方法和高職學生特點出發,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更有助于高職英語教學。
[關? ? 鍵? ?詞]? 高職公共英語;形成性評估;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154-02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目標不單純是應對考試,而是培養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本文通過對形成性評估方法的實踐探索,探討形成性評價理論結合差異化教育理論應用于高職英語課程學習評價的可行性,如何科學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體現實效性、應用型。通過評價使學生在高職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建立自信,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教學評價
(一)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評價方法
由于尚未構建明確的高職英語評估體系,目前大部分高職英語課程教學評價仍采用終結性評價;有些學校成績評價標準為“平時成績40%/30%+期末成績60%/70%”,期末考試成績比重較大;或直接以高等英語應用能力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指標。此類評價方式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評價內容單調,終結性評價方式只注重靜態結果,缺乏對學生學習動態過程的評估。只以最終筆試結果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單一性依據,不符合《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的“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教學目標要求。
2.注重形式,而忽略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部分學校為了使更多學生可以通過考試,學期期末考試甚至圈定了試題范圍。同樣,學生的英語學習也會流于形式,只注重試卷卷面成績。
3.評價主體單一。傳統的以考試形式進行學習評價方式只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和可靠性。而作為評估對象的學生無法主動參與評價,不能達到自我監督的作用。
4.平時成績評定的不確定性。有些學校雖然在期末總評成績中加入了平時成績比例,貌似形成性評價。但根據調查,許多教師單憑印象給分,或是根據學生的期末卷面成績的高低給出相應的平時分。這樣的評價方式過于隨意,并且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很容易降低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健康發展。
(二)關于形成性評估
1967年,美國評價學家斯力克芬首先提出了“形成性評價”的概念。這一概念又經布魯姆等人進行了豐富和發展。布魯姆把教學評價包含在了教學目標之內,將其引入教育領域?!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年版)》明確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估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2017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英語課程評價要采用多元優化的評價方式,包括形成性評價。
隨著注冊學生人數的增加和“免高考”政策推行,高職英語教學也迫切需要有與之相對應的課程評價體系。
二、形成性評估的實踐探索
形成性評估強調動態評估,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既可以向學生提供及時效果反饋,有利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又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與差異化教育理論相結合,有著重要意義。
當前高職院校生源層次復雜,江蘇省很多高職院校面向偏遠地區招生,一些省區如新疆、西藏錄取的學生英語水平較江蘇地區學生差距懸殊,很多學生甚至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英語,基礎薄弱,開口難。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評價方法弊端更為突出,尤其是邊疆學生及注冊入學的學生,通過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全國英語四級考試的幾率很小,而企業調查反饋的數據表明,絕大多數的企業更為看重的不是學生的英語等級證書,而是畢業生就業時的英語聽說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關注試卷卷面成績,而應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注重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度、團隊精神、學習自主性等的動態表現,評價內容及方式體現靈活性、積極性及全面性。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我們在實踐中采取了以下形成性評估方法。
(一)課堂行為評價
課堂行為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例如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度。教師在新學期初可以通過交談、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情況與英語的掌握能力。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差異制定不同的課堂任務,進行差異化教學。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觀察了解學生的主動學習態度和合作學習情況,進行動態評價。
建立學生學習情況表格檔案,記錄學生的學習態度(包括出勤、課堂紀律和作業完成時效)、學習習慣及課堂表現。課堂行為評價實踐環節包括學生口語能力評價和小組課堂表現評價,與差異化教學相結合,在英語基礎不同的班級中設置的任務項目和難度也應有所差異。
1.口語能力評價
以購物主題的教學內容為例,在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注冊班級,教授《新生代英語》基礎教程“Can I help you?”這一單元時,提前兩至天給學生布置以購物為主題的2~3分鐘對話表演任務,要求學生語音語調基本準確,對話內容與角色可由學生自主討論選擇。在新課課堂上讓學生搭檔展示,班級其他的學生可以就對話內容的提出問題尋求解答,這一環節考查學生的聽力和表達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有的選擇銷售員與顧客的角色,有的選擇朋友購物聊天的視角,甚至有學生帶來道具進行情景對話表演,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現場評價記錄。
而在統招班級,則可以由教師展示購物相關圖片讓學生根據課本所學知識設計情景如超市或商店,進行5分鐘左右的自由對話課堂演練。學生設計的情節涉及服裝的款式、尺碼,討價還價,甚至還有退款退貨。還可以安排類似值日生播報英語新聞的方式,每節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做3分鐘左右的presentation,內容不限,時政或是社會新聞都可以。然后以采訪的形式考查其余學生信息接受情況,教師根據表現給予評價。除此以外,統招班級的口語對話實踐操練部分可以以口試形式完成,一學期進行兩次。如果對成績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經過更充分的準備后可再次參加評價。
2.小組課堂表現評價
根據開學時的問卷調查及訪談時了解的學生英語知識掌握情況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英語學習小組,組內學生按英語水平互補搭配,成員輪流擔任組長。注冊班級在“Can I help you?”這一單元教學中,可以圍繞購物主題分組,讓學生借助字典、手機等工具完成服裝類別分類任務,查找常見詞匯,例如分為女裝組、鞋帽組、配飾組等,由小組內分配成員任務,然后分組進行展示。
統招班級學生在學習《新標準大學英語實用綜合教程》“How to buy groceries online?”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制定如下幾個任務。任務一:How to establish an account on the shopping website? 任務二:How to find the special features?任務三:How to pay for your order?并將任務分配到每個學習小組,由各小組組長組織成員共同進行學習、討論和理解,合力找出切入點。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小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討論完成后,教師可以請各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完成所分配到的任務闡述。學生發言后,教師再就發言中理解缺失部分進行補充、深化,這一過程既能培養學生間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更好地作出評價。
(二)課后行為評價
課堂行為只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一部分表現。高職公共英語課時較少,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很多高職院校都是大班制學生人數較多,課堂行為評價可能不夠全面,因此課堂外的英語活動也可以納入形成性評估范圍。
1.課后作業
作業是最為常見的課后行為。作業形式可以不拘泥于統一的書面作業,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完成有難度的書面作業時往往會過度參考其他同學的作業,達不到考查的效果。而有些教師為了保證作業的正確度甚至布置了課堂已講授的內容,作業演變成復制,不能體現教學內容的應用性,達不到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目標。
課后作業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給學生布置口語作業,例如由學生自主選擇課文段落閱讀、背誦,英文歌曲演繹,或是可激發學生創造和想象的拓展作業。在實踐過程中,針對藝旅系學生的特點結合課本購物章節主題讓學生自主設計英文服裝店促銷宣傳海報,或是讓軟件專業學生運用電腦技術制作英文菜譜等,完成后可以得到相應分數。這些拓展作業可以發揮學生特長,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很高,很多作品效果超出了預期。
2.在線開放課程平臺
運用Offline與Online相結合的新教學模式指導教學評價。信息時代在線開放課程的出現為英語教與學提供了便捷平臺?;谠诰€平臺,教學可以更好實現從課前、課上、課后全過程相結合,對教學效果也有提升作用。教師可以創建在線課程平臺、微課或慕課來彌補高職公共課時有限的短缺,在線設置單元板塊作業、英文趣味故事閱讀或是延伸任務,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風格或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獲得不同分值。即使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也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務,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或是設置單元知識通關小測驗,可以允許完成效果不佳的學生申請一次重做的機會。學習任務可以課前通過在線平臺布置,課堂操練;或是課堂布置任務,課后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反饋。這些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積極性。
3.其他課外活動
高職英語的課程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很多高職院校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和各類英語比賽,為學生創建英語學習的第二課堂,如英語技能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故事大會、英語短劇、英語配音比賽等,也是學生動態活動的記錄,都可以給予相應的加分。英語課外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應用能力,同時,教師也能根據學生在課外活動的表現來評價學生。
三、結語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評價中,除了終結性評估外,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動態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樹立自信,進而提高全方面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非考試學習評價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度、團隊精神、學習自主性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更符合高職英語課程教育培養目標。如果能對形成性評估進行更明確的系統性量化,其科學性與可靠性就會更為突出。此外,形成性評估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高職英語教師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盛湘君.高職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估的研究和實踐[J].學術論壇,2005(5).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