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
[摘? ? ? ? ? ?要]?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民族意義上的文化;是對中華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念;是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文化自信視域下對高職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具有傳承性、指導性和創新性的意義。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趨于多元性、社會性和個體性的特點,因此,高職院校應重建學校教學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
[關? ? 鍵? ?詞]? 文化自信;高職;價值觀;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200-02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
文化是一種信仰,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源,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也是政黨的精神旗幟。文化也是一種價值觀,不僅主要體現在以物質為載體的傳承,也體現在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上。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他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泱泱大中華,悠悠五千年,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向心力,賦予了中華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從容巍峨姿態,是推進“四個偉大”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民族意義上的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是人民的信仰,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自信,是從中國歷史和無數經典中包含的豐富哲學智慧和政治智慧、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治國理政理念中體悟到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和中國信念。
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文化盎然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只有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念,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擁有發奮圖強的勇氣,煥發出創新創造的活力。
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文化的充分肯定與積極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的積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引領,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思想的升華。文化自信作為一種獨特的標識,讓人民從物質文化的創造物中發現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奮不顧身,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對高職學生價值觀培養的意義
區別于本科類院校的學生,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因而其價值觀的形成受到社會形勢、教育、環境等多種元素的影響。他們在不同價值觀之間進行比較和選擇,不斷重構和修正自身價值觀體系,逐步定型為自身的價值觀。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職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具有傳承性、指導性和創新性的意義。
(一)傳承性
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渾厚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在偉大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雷鋒精神、長征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中國女排精神等新的精神文化財富。與時俱進的優秀中華文化,不斷為中華民族和中華兒女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豐富的文化滋養。這些真實存在的英勇事跡讓文化育人的真實感和可信度更強,使高職學生能夠真切地進行自身價值觀認知,自覺形成堅定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指導性
當前,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育人的總體目標。高職畢業生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之一,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價值觀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未來。正確的價值觀不但對個人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一個社會和國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每一個傳承下來的文化經典,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讓學生帶著故事去認知和體驗,既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指明了方向,更具有指導意義,也使得文化育人的內容和形式更為豐富和生動,促進學生更好地感受并產生共鳴。
(三)創新性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得以繼承、發展,都是在現有的傳統文化基礎上進行的,文化的傳承、變革與創新,都將賦予文化新的生機和活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依賴于各個方面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活動。良好的創造創新精神可以為創新發展提供指導和動力。高職學生作為應用技能型人才,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主力軍,應將創造創新精神作為自身的價值引領,作為自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價值取向,使其成為自身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價值觀培養的理解
(一)價值觀的概念
價值觀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需求所表現出來的評價,它包括對人的生存和生活意義,即人生觀的看法,屬于個性傾向性的范疇。價值觀的含義很廣,包括從人生的基本價值取向到個人對具體事物的態度。高職學生屬于成長型群體,個體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自我意識進一步提高;感情豐富卻不穩定;富有探索和創新的精神但易沖動,耐心和細心尤為不足;受到環境和年齡的限制,理解、接受和承受困難的能力不足。因此高職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培養就顯得異常重要。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的特征
1.價值觀趨于多元性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國家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由市場經濟影響而產生的競爭、效益意識,必然反映到社會成員的思想和意識中,由此形成的極具功利色彩和實用趨向的思想和觀念,導致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變化。高職學生自進入學校起,就開始與一定的社會環境產生了緊密的聯系,這些變化必然對高職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同時,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的不斷傳播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外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和發展也是導致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的原因。
2.價值觀趨于社會性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拉近了青年融入社會和世界的距離。高職學生正處于整個社會思想觀念轉變的文化氛圍中,由于年齡和心理發展的特點,高職學生普遍對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較為關注,但由于他們自身的成長環境、道德素質、思想意識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在理解和價值判斷方面往往更加復雜多樣。急功近利、享樂主義、個人本位主義等不良的社會風氣使高職學生較早地烙上了更多的社會性印記。
3.價值觀趨于個體性
高職學生正處于非常關注個體價值和自身發展的成長階段。不斷發展與完善的現代民主為高職學生個體價值的凸顯提供了自由的發展空間。日趨多元化的價值觀在引導高職學生充分發揮個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引領他們將自身的個體意識不斷超越自己的現實角色,使之呈現出復雜多樣的個體性價值觀。
四、文化自信視域下五年制高職學生價值觀的培養路徑
(一)重建學校教學體系,突出文化育人的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使命。有效地傳承與創新文化的能力,是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文化自信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辦學特色。高職院校作為優秀文化傳播的引領者,理應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的資源,以文化育人為出發點,不斷創新和革新政治和教學工作,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1.切實將“文化自信”納入教學計劃
提升文化自信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理念的重要導向,是一項重要的時代任務和政治工作。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切實將文化自信納入教學計劃,在教學體制中加強文化自信教育觀的構建。將文化認同、文化自信教育納入課程教學改革體系,通過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學生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認識本土文化,不斷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為高職院校學生印上深刻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烙印。
2.建立完善的“文化自信”課堂
高職院校應重建教學管理、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一整套育人體系,強化對學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建立完善的文化自信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的體驗性和參與性,將文化自信理念同教育教學相結合,努力實現從教育理論到教育實踐的過渡,強化高職學生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責任感。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學隊伍
高職院校的教師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學校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他們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擔負著培育新人、學生文化教育的重任。教師人文素質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和價值觀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學隊伍;同時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文化的教育和能動作用,在教學工作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堅持全面發展。
(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彰顯文化育人的治學理念
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和熏陶的力量,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校園文化應體現學校的特色、校園精神和風貌,既要反映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又要繼承和發展本民族的、本地區、本學校的優良文化傳統,并不斷創新。校園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因此文化自信的時代精神與校園文化建設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此情形下,高職院校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更加突出校園文化在文化自信時代的重要作用,繼承、發展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彰顯文化育人的治學理念。
五、結語
高職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各高職院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以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為基礎,切實行動起來,并且持之以恒。高職院校必須充分認識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在文化自信視域下培養高職學生的價值觀,讓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得到滋養,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光明日報,2013-12-14.
[2]耿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劉義國.職業教育的文化使命及其實現[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1):30-33.
[4]秦志龍,王巖.論堅定文化自信的三個基本問題[J].科學社會主義,2017(1):61-66.
[5]吳翼澤.文化認同視角下大學生價值觀的實效測度和培育路徑[J].高教學刊,2017(22):1-3.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