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偉
[摘? ? ? ? ? ?要]? 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的融入,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在促使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素質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幫助學生基于社會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進行更好的發展。
[關? ? 鍵? ?詞]? 高職;思政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210-02
黨的十七大對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已經進行了明確的指出,并要求在針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要重視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融入,在人際關系方面要運用正確且有效的方式進行處理。之后,社會以及人們的生活、教育、學習中,關于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開始進行全面的顯現和發展,充分順應了基于社會主義以及和諧社會構建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新形勢。毋庸置疑的是,基于教育革新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對此,在高職院校開展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要有效滲透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對高職院校來說、這種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充分彰顯了新課改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而對學生來說,有效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思想覺悟的提升[1]。
一、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之間的內在聯系
十七大報告中給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形式和思路,即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理念,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現代化背景下迎來了新的局面且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在我國當前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人文關懷的融入更趨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感受以及要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滿足;而心理疏導的融入則充分體現了對高職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進行有效解決。兩者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且互相依附的性質,可以對高職院校蓄水功能的心理問題以及現實問題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綜合給予有效解決,對處于新形勢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并且有針對性地給予高職院校學生的內在與外在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充分實現了基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一)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有效落實
當前社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意義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而對高職院校來說,其開展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就是為了促使學生的精神得到豐富且充分滿足實際需求,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位置。在高職院校開展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把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長作為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充分實現高職院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高職院校現代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只有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有效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才能促使基于新形勢與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學理念得到充分體現。
(二)為實現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育人、有效培養高素質、高專業技能的全能型人才,而并非機械灌輸。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背景下的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基于此,作為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思政教育工作,科學、合理、有效地融入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才能充分彰顯出高職院校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尊重。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融入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關愛,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一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情感獨立的個體,加之教師的信任與引導,可以實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與發展,從而幫助學生的潛能得到無限開發。由此可見,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順應了教育改革的一切理念,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2]。
(三)社會主義與和諧校園建設的必然要求
基于良好以及和諧的人文環境背景才能促使和諧校園的有效構建,從而實現和諧社會的構建。和諧校園的構建要充分滿足師生身心發展的實際需求,如良好的人際關系、身心健康、全面提升與發展等。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的有效融入,其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師生共同的主觀能動性、呵護他們的心理健康、切實滿足合理需求,無限開發其潛在的能力,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構建給予重要的推動之力,對高職院校來說,也保障了其得到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三、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策略分析
加大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力度,把當前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進行有效落實,要站在社會主義角度,積極創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方式,充分滲透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質。通過大量的實踐表明,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促使高職學生的教育水平得到質的飛躍。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從根本上來說,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是育人的一項重要工程,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圍繞學生的主體位置,為了幫助學生向高素質、高專業方向的全能型健康人才方面發展,把“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滲透到教育工作中,從而促使當前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得到貫徹落實,體現了高職院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以生為本”即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幫助學生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綜合素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行綜合全面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發展,以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給予一定的尊重,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實現,圍繞思政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和開展[3]。
1.對高職院校來說,要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從一定的現實意義出發,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為了得到高職學生的充分認可以及肯定和信任,就要有效發揮自身的服務功效。高職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合理開展相關教育工作,明確學生的教育主體,進而合理安排思政教育工作的相關內容,一切活動的開展都要滿足學生現實發展的意義,根據學生的迫切需求以及現實問題等進行相關教育工作的規劃以及開展。只有使自身的服務意識正確地樹立起來同時不斷加強,構建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高職院校社會意識的強化。人的需求是豐富多樣的,具有一定現實方面的,同時也有一定精神思想方向的。對此,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多重需求給予充分的重視,尤為重要的是基于現代化社會不斷發展背景下的現實需求給予一定的滿足,為了充分開發高職學生的無限潛能構建有效的教學環境。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有效考慮,從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實現高職學生基于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現實需求,從而促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現實價值得到充分展現。
3.高職院校責任與使命意識的強化。在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認知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思想政府工作是黨的任務;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也充分實現了育人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做到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用真情實感來打動、感染學生的內心,要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圍繞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狀態等,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進行正確的干預,從而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基于和諧、平等、民主環境的背景,升華自身的靈魂,從而實現理想的精神境界。
(二)積極創新構建和諧環境的有效形式
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人文關懷的融入,要運用和諧的思想以及態度對事物以及問題沖突等進行正確認知并做到和諧解決,幫助學生培養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以及自信心的樹立,從而促使師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等的有效形成。而和諧環境的構建充分展現了上述內容,對此,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構建和諧校園而不斷努力。
1.倡導和諧理念,共創和諧校園文化。當前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構建就是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對此,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滲透人文關懷的理念,為學生的潛能以及個性化發展構建有效的環境,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營造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和諧、平等的良好氛圍。
2.創建和諧師生關系。為了有效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改革,相關人員必須積極創教學手段,而良好師生關系的創建,從真正意義上來說,充分實現了和諧交流、互相理解的平等對待,從思想以及內心深處達成共識,實現了思政教育開展的理想境界。對此,教師要打入學生內部、交流各自的內心情感,感受學生的思想,給予有效的幫助和解決。如此,人為關懷的理念才能得以充分實現。
3.思想教育方式的創新。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要想促使其感染力得到有效提升,就要對思政教育工作的載體進行積極不斷的創新。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學生體驗生活的引導力,為了促使寓教于樂的教學狀態得到有效實現,就要從自身以及情感方面進行不斷的豐富,把思政教育工作帶出課堂、走向社會,在拓展思政教育工作覆蓋范圍的同時,也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
(三)加強對心理疏導機制的完善
心理疏導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其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此,在高職院校中要建設相應的服務,如心理咨詢、疾病預防等,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要給予積極的引導,幫助其進行正確看待,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定位與發展。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圍繞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建立健全的網絡心理健康問題咨詢,鼓勵高職學生敢于表達內心的疑問,從而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
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同時,對一些心理輔導與討論、心理健康咨詢等課程進行開設,促進學生之間心靈交流的同時,對學生心態的良性發展也給予幫助,促使學生的內心壓力得到有效舒緩,并學會自主進行調節。
總之,現今對我國來說,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小康社會的全面落實和建設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都給人們的生活質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相應的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在社會競爭力漸增的情況下,無論是人民群眾還是大學生都面臨著一定的生存、生活以及學習壓力等,而在種種壓力的背后,呈現的是不為人知的心理問題以及其他有害身心健康和發展的多樣化問題。而基于此種背景,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就成為必然而為之的舉措,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尊重,通過對他們的關愛、信任,促使他們趨于身心健康的方向而發展,從而成長為符合社會主義接班人要求的高素質、高專業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顧莉娜.如何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2).
[2]謝薇.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當中[J].農家參謀,2018(15).
[3]陳翠麗.高職思政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策略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