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樹欽



[摘? ? ? ? ? ?要]?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顛覆傳統課堂講授法的一種教學模式。該實驗旨在通過任務驅動克服技校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數學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狀,讓學生順利完成高等數學的學習。實驗表明,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模式,在恰當任務的驅動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發展。
[關? ? 鍵? ?詞]? 任務驅動教學法;高等數學;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272-03
一、問題的提出
技校高職畢業生以98%以上的就業率和良好的就業環境吸引了眾多中技畢業的學子繼續就讀高級技校(高職),使技校高職教育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然而,由于各種客觀因素,部分學生數學基礎差,就讀高職以后,高等數學課程難度大,內容的抽象性、邏輯性大大增強,從而使學生對高等數學課望而生畏,怯而止步,甚至喪失學習信心,放棄該學科,影響學生畢業和就業。鑒于上述原因,怎樣上好高職班的高等數學課,讓學生能順利完成課程,順利畢業走上工作崗位?許多數學老師正在積極地從如何進行教學改革、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做新的嘗試。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我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模式,試圖在充分尊重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實施個性化教學,讓每個學生有差異地參與、在交流合作中學習,從而獲得異步的發展與提高。
二、實驗的依據
(一)素質教育理論
素質教育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傳統的講授法是教師事先準備好,單向交流的、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量較大的教學方式。“任務驅動教學法”顛覆傳統課堂講授法,教師從課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安排恰當的任務,讓學生100%參與,教師協助學生進行思考,協助學生完成操作的教學方式。它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滿足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從學生實際出發
教育學理論要求教學盡可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強調學生參與和合作,最終達到成熟和具有獨立的能力,并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本實驗從高職學生高等數學基礎較差,獨立動手運算能力較弱的實際出發,重視“個性化教學”,讓學生結合學習任務、注重小組交流、在討論合作的體驗中學習高等數學。
(三)高級技工學校發展的要求
高級技工學校的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具有良好職業核心能力的復合型技能人才。為使高職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理論基礎,必須讓他們學好高等數學課,為學好專業課打下良好基礎,讓學生有信心順利畢業、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為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已成為數學老師努力的目標。本實驗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高等數學基礎,符合學校發展高職學歷的需求。
三、實驗的設計與實踐
(一)實驗目的
1.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模式在高職班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大面積地提高學生高等數學學科的平均成績和合格率。
(二)實驗對象分析
實驗班為15模具高2班和15制冷高1班;對照班為15汽修高2班。三個班情況基本相似:15模具高2班學生39人,其中2人為女生;15制冷高1班學生37人,15汽修高2班學生43人,全部為男生。三個班均屬于典型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理工班,學習缺乏異性之間的動力。學生大部分由本校的中技生(少數由外校的中技或中專生)通過成人高考升讀高職班,他們的數學成績都比較差,數學基礎參差不齊。三個班均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由同一老師授課。
(三)實驗思路
在前階段,三個班均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授課。上課過程中發覺他們由于數學基礎太差,對高等數學課提不起興趣。第一模塊考試時,三個班都同樣是平均分較低,且大面積學生成績不合格。于是,在第一模塊考試之后,形成了該實驗的思路:15模具高2班和15制冷高1班(實驗班)貫徹“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思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合格率和平均分為目的;15汽修高2班(對照班)繼續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授課,以作比較。
(四)實驗時間
2017—2018學年度。
(五)實驗觀測與數據的來源
以教學班為授課單位,采用同一教師授課,同一教材,同一習題冊,同一周課時,同一考試內容,統一考試時間,集體實施測試的方法。全體學生的成績參加統計比較。
四、“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示例
附件:函數的單調性與極值——學習任務書(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一)任務一:溫故知新
1.函數的單調性.單調增函數:y隨x增大而? ?,單調減函數:y隨x的增大而? ?。
2.直線傾斜角的定義:? ? ? ? ? ? ? ?。
3.直線的斜率k與傾斜角α的關系:? ? ?。當α為銳角時k0,當α為鈍角時k0。
4.導數的幾何意義:? ? ? ? ? ? ? ? 。
請觀察下列函數的圖像,判定函數的單調性;在各圖像中任意找出若干個點(不少于3個),分別畫出函數在該點的切線,并依次標出切線的傾斜角分別命名為α1,α2,α3等;并完成下列問題。
(四)任務四:鞏固拓展
1.(在作業本上完成)課后作業:練習冊相關習題。
2.拓展討論:請分別找出幾個股票的K線圖,討論他們的單調性和極值;在此基礎上討論分享函數的極值相關知識在理財方面的應用。
五、實驗結果與分析
表1顯示:實驗前三個班的高等數學基礎都比較差,平均分比較低,分別為55分、49分和51分,而且大面積不合格,合格率分別為53.2%、55.9%和51.7%。表2顯示: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實驗后,實驗班的平均分達到75分和72分,合格率達到74.5%和80.3%,而對照班平均分只有57分,合格率只有54.5%。兩者對比結果顯示,“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模式大面積提高實驗班學生高等數學學科的合格率和平均分。本實驗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上述實驗結果表明高職班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模式的實驗是有效的。它之所以成功,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
個性化的實踐豐富了學生自己的體驗,結合實際任務、交流合作,使學生較快地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恰當的任務驅使學生迅速分享想法,生成自己的觀點,而不再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充當“忠誠的聽眾”;小組合作創造了人人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
(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課堂上大膽交流、討論、分享見解,打破了傳統數學課死氣沉沉的氣氛。教師也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既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又不喧賓奪主。從平時課堂觀察的情況看,實驗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合作意識比較強,動手能力有明顯提高,比較大膽地分享自己的見解。
(三)突出“學生100%參與”,實現“人人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參差不齊的群體,講解同一內容,如何實現異步發展,是課堂教學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教師的精力和時間主要落在安排恰當的任務上,以“協助學生進行思考,協助學生完成操作”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嚴格控制好課堂紀律,堅決落實學習任務環環相扣,讓學生人人參與、合作互助,最終達到“人人成功”。
參考文獻:
[1]白云霄.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雜志,2007(2).
[2]田勁.技工類院校“2+3”學制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J].科技向導,2011(30).
[3]樊永強.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技能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0).
[4]李愛民.學習數學能力[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