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怡 燕京理工學院
陶瓷藝術是能工巧匠以各類陶瓷材料為創造載體,超脫常規物質實用性,濃縮當代文化元素與思想內涵,寄托充沛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當代陶藝審美價值的體現并不局限于挖掘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而側重于彰顯當代社會多層次的意識形態與多元化的文化,表達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對精神文化富足的渴求與對美好的憧憬。
陶藝突破了固有藝術模式的禁錮,強調陶藝內涵順從不同陶藝環境的發展趨勢,滿足受眾的物質文化需求。當代陶藝所應用的材料相當豐富,并具有可塑性強、紋路肌理靈動化、造型多變等特征,可最大限度地保證陶藝作品的外觀形態與實物特征相近。另外,當代陶藝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同地域所創造的陶藝作品風格各異。
從辯證的角度來說,環境藝術在當代陶藝創作領域的具體應用,就是立足于獨特視角突出創新環境藝術觀念。陶瓷藝術與環境藝術的充分融合,利用個性化藝術表現形式,傳遞具有特殊內涵的思想感情。
當代陶藝所表達的文化意識源自對社會主流價值觀念與環境問題的深度思考,同時,也為環境藝術觀念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當代陶藝以物質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中,并以此為媒介實現與環境藝術的有機整合,體現受眾的審美情趣與對未來的希冀。例如,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與審美需求的提高,陶藝已然成為現代家居裝飾的重要藝術品。許多家庭認為,在室內恰當的位置擺放陶藝飾品,可以提升整體設計品位,彰顯文化內涵。此外,在室外環境空間裝飾藝術設計領域,陶藝作品的文化內涵更是顯露無遺。總而言之,無論是室內裝飾環境還是室外裝飾環境,陶藝都體現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價值。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步擴張,與此同時,藝術品位也隨之提高。首先,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室內環境不僅要舒適、愜意、高雅,對室外環境也有特殊性要求,需要調節生活氛圍。對此,當代陶藝在室內空間環境中不僅要具有實用性特征,還需要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尋求與精神文明的高度契合。
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與民生保障的推進,公眾的文化素養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當代陶藝在室外空間環境裝飾中得到了廣泛推廣及應用,其不僅可以優化、裝飾生活空間,還能切實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將當代陶藝作品擺放在室外空間環境中,可在無形間增添生活情趣。
當下,我國陶瓷藝術設計在環境藝術領域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陶瓷藝術的物質載體也僅局限于混凝土、石料與金屬等,而受物質載體的限制,陶藝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無法充分體現。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期望能通過環境藝術表現地域文化特征,表達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而這不僅可以確保環境藝術中陶瓷作品創作載體的多樣化,還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而且陶藝作品在公共環境中的實際應用,除了可以推進環境空間裝飾藝術的創新發展外,還有助于傳承歷史文化。
進入21世紀,國家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戰略觀念,為此,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也應與時俱進,秉承以人為本、返璞歸真的理念和原則。針對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動向,更應注重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創造出具有現代化、民族化、人性化的現代藝術品,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終極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多樣化的陶藝作品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可為人們增添生活情趣。現代環境體系中的陶藝作品,具有公眾共享性,只有保持開放化的表現形式,才能逐步獲得公眾的接納與贊許,進而達到人與自然相互平衡、共同發展的目的。上文圍繞當代陶藝與環境藝術的平衡關系展開深度探究,豐富了當代陶藝文化內涵,進而創建出優雅的藝術休閑空間,為當代陶藝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