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彤 齊齊哈爾大學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舞蹈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主要是因為,其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有利于促進地方民間舞蹈的發展,加強對地方舞蹈文化的保護。
舞蹈是人類最早發生的藝術形態之一,深深根植于人類的生活中。少數民族舞蹈在舞蹈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不僅蘊藏著許多文化知識,而且還呈現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很多資料對少數民族舞蹈進行了記載。例如,《辭海》中說道,少數民族舞蹈是在廣大群眾中所廣泛流傳的,其舞蹈形式具有一定的傳統色彩,并且呈現了地方特色。而一些現代少數民間舞蹈者認為,少數民族舞蹈是由勞動群體集體創作的,其不僅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而且還具有民族特點。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傣族的嘎光、藏族的弦子等都具有獨特的韻味,對我國舞蹈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舞蹈來源于人類最初生活的一切活動,如狩獵、祭祀、戰爭等,又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著重要影響。因此,其舞蹈資源是多種多樣的,并且不同地區的舞蹈資源具有不一樣的特色[1]。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為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進一步推動地方民間舞蹈的發展,還需要進行對舞蹈資源的收集以及對原來舞蹈教材體系的健全和完善,使其呈現地方特色,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由于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所處的環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實際的舞蹈教育需求也不同。因此在舞蹈教學中,不能完全效仿其他地方的教材。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僅有很多當地少數民族的學生,而且還有一部分省外的學生。所以,在教材內容的調整過程中,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提高舞蹈教學的合理性,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需要對少數民族學生與省外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一般來說,當地學生在舞蹈方面是占有一定優勢的。在環境的熏陶下,這些學生善于表演不同民族的舞蹈。而相對于省外的學生來說,在這一方面的優勢并不大。基于這種情況,在進行舞蹈教材的編制時,需要確保編制的地方舞蹈教材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對舞蹈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相符。第二,為了編制豐富多彩的教材內容,呈現地方舞蹈特色,最好建立一個科研團隊,通過開展風采活動對當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節氣活動進行比較全面的了解。與此同時,了解編制教材中舞蹈背后的故事和背景等相關內容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提高教材內容的有效性。并且還要對其相應的舞蹈風格、舞蹈動作、表現形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推動高校舞蹈教學的順利開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全面地掌握舞蹈知識,提高其舞蹈藝術素養,進而可大力推動地方民間舞蹈的快速發展。第三,在收集舞蹈資源時盡可能地就地取材,在確保舞蹈教材內容難度適中的基礎上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絕對不能生搬硬套。以免教材知識過于死板,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趣,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不同形式的風采,探究多種形式的舞蹈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近年來,雖然我國社會有了新的發展,但是隨著趕時尚、追潮流現象的普遍,一些民族舞蹈受到了冷落。同時,民族舞蹈呈現民族屬性漸漸淡化的跡象。針對這一現狀,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對相關舞蹈的節奏、風格、律動等進行學習和掌握,還要注重對學生民族舞蹈知識面的拓展。例如,舞蹈表演學、舞蹈發展史等。例如,在進行達斡爾族舞蹈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達斡爾族舞蹈的表現形式,而且還要讓學生對其遷移及發展過程進行一定的了解,認識達斡爾族的文化。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對其舞蹈特色體系的完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另外,對民間舞蹈文化進行保護是促進其長遠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對高校舞蹈特色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保護民間舞蹈文化意識的增強加以重視。這主要是因為,意識對人的行為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在良好意識的驅動下,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民間舞蹈學習的重視程度,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能促使其舞蹈技能不斷提高,實現良好的舞蹈教學效果。但進行特色課程的發展,并不意味著以往的高校舞蹈課程體系是沒有價值的,而是一種有效的補充,能使其體系更加完善,以便更好地為少數民族地區的舞蹈教學服務,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為我國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
少數民族舞蹈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經歷代相傳,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因此,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了提高舞蹈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科研團隊的作用。在地方民間舞蹈的發展過程中,對舞蹈的研究和探索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而教師科研團隊作為地方民間舞蹈研究的主體,其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高低對最終的研究成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是十分重要的。一支業務精、水平高、品德高的教師隊伍不管是對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育,還是對民間舞蹈的繼承與傳揚都具有重要意義[3]。并且,在民間舞蹈研究過程中,舞蹈資源的開發、選擇、鑒別都需要發揮舞蹈教師的作用。雖然一些高校的舞蹈教師具有豐富的舞蹈知識,地方民族舞蹈水平也比較高,但是其在對民間舞蹈研究過程中,由于職稱結構偏低、科研能力弱、合作意識薄弱等問題,研究成果并不理想。因此,在進行民間舞蹈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調動青年教師研究的主動性,激發其研究熱情,還要注重對先進舞蹈研究教師的引進,要求其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一定的藝術研究成果,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科研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使其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能促進高校舞蹈研究領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提高研究效率,實現良好的研究效果。
從當前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的舞蹈研究情況來看,很多高校的研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高質量的學科帶頭人。因此,我們還需要重點對帶頭人進行培養,加大其對民間舞蹈的研究力度,不斷提高其研究能力。這樣既能加深相關教師對舞蹈的理解,提高其表現力,又能為其的實際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并且,教師研究舞蹈實際上也是進行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過程,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教學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舞蹈技能,深入理解民間舞蹈文化與內涵。在這一過程中,是離不開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支持的。要想進行高校舞蹈研究,充分發揮舞蹈教師的作用,大力推動民間舞蹈的發展,還需要得到學校的鼓勵與支持。因此,學校應該對舞蹈研究與教學加以重視,認識到人的重要性,并對人才培養給予相應的支持。首先,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科研方面的培訓,豐富其科研知識,為其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同時,也能為創作型教師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其次,還需要盡可能地為其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如定期派送教師進行進修。這不僅能夠滿足教師自我提升的需求,還能優化教師的學歷結構,提高高校的影響力。最后,教師自身也要提高對科研工作的重視度,珍惜高校提供的學習機會,自覺增強自身素質,注重對自身扎實基本功的培養,進而提高科研工作效率與質量,將本土舞蹈文化發揚光大。
為了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我們不僅要廣泛收集民間舞蹈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創新型舞蹈人才,還要建設高素質教師科研團隊,完善舞蹈特色體系,進而提高舞蹈教學質量,將民族民間舞蹈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