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壽 (甘肅金昌市永昌縣第五中學)
半年多的時間里,教育部先后發布了《意見》《能力標準》《課程標準》,不只是有備而來,更有迫切實施的勢頭。《意見》立足時代發展趨勢,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力標準》目標鮮明,對全國中小學(包括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具有長期的指導意義;《課程標準》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課程提出了具體要求,不但綜合考慮了我國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的差異,而且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設定了層級。以上文件的出臺,從國家層面呈現出新時期國家發展“互聯網+”教育的使命感。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技術條件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是國家發展“互聯網+”教育的必由之路。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需要各個中小學具備《意見》《能力標準》《課程標準》得以實施的條件。使命就是命令,借助全省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工作的契機,各個中小學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進行“改薄”行動。各地學校網絡硬件、軟件設施不斷趨于齊全,“三通兩平臺”得以正常運行,教師智能化手機的應用在很短的時間里得到普及,錄播室能夠在進行教師培訓及教學時進行直播……肩負使命,旨在行動。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在各個學校持續開展,第一線教學人員的不斷探索和研究,不但提高了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水平,而且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創造了條件。各學科教師不再是在各自的戰壕里獨立作戰,而是在更廣大的范圍內、在更廣闊的天地里與不同學科、不同地域的教師進行交流,“一師一優課”活動的廣泛、聯動式開展,“教師文苑”的基本全覆蓋,為一線教師在方尺之內提供可以彼此共享的各類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迫切出成效,使命促擔當,這就是“互聯網+”背景下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使命感帶來的新變化。
自《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發布以來,結合《意見》《能力標準》《課程標準》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三通兩平臺”建設成為負載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任務,其作為平臺的利用價值不斷彰顯,影響也在逐漸擴大。可以說,在我國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三通兩平臺”建設已越來越成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保障,越來越成為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環節,其影響力不言而喻。在通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每位教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工具。微信或QQ 上的美文或微視頻,日漸成為體現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一種常見方式。
現代信息應用技術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教師更快速地提高教學水平和變革教學方法。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按照原有的套路進行教育教學,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對教育教學的新要求。這就需要教師適時轉型,通過熟練把握現代信息技術,讓自己的教學換代升級,徹底實現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目標。這就需要教師以學促學,以技術的升級促進教學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