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莎 淮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地域遼闊,民族文化多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及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人文歷史等。不同的少數民族的人文歷史、風俗習慣、節日習俗等大不相同,對語言的表現形式和發音方式上也各有特色,因此,民族聲樂具有多種多樣的演繹風格。不同少數民族的聲樂之間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和差異性,對其進行評判時要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即其所立足的文化本身。近年來,少數民族聲樂在不斷地創新、融合,學習和借鑒其他優秀先進的文化藝術,促進自身的現代化發展。在少數民族聲樂的發展中,除了與民謠、說唱進行融合之外,最主要的是與西方的美聲藝術相結合,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聲樂的表現力,如民族聲樂在音域的寬廣度、情緒的表現力上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其他音樂形式的長期影響下,民族聲樂有了一定的同質化,這無疑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因此,民族聲樂在創新發展的同時,還應保持本身的文化底蘊和民族色彩。本文就少數民族在進行聲樂演唱時存在的差異性、少數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繼承和發展的必要性,以及少數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價值標準未來發展戰略進行闡述,以期給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我國的民族文化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相應地,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也是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比如,在我國,藏文化和漢文化就有很大的差異性,無論從形態上,還是從表現形式上,都各具特色。此外,我國民族眾多,民族語言也各不相同,如文字的發音、形態差異明顯,因此,少數民族聲樂文化在嗓音和文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性。
我國大多數少數民族在聲樂演唱時所用的是嗓力量和假聲相互配合,比如,苗族所用的爆破音,其中包含著邊音、舌尖齒齦等特色發聲。少數民族的人說話時嗓音較為低沉,常常出現喉塞音。從效果層面來看,通過假聲進行的演唱是憑借聲帶的縮短和變薄從而導致的聲帶震動所出現的浮動效果。因為民族文化的差異,因此,各個民族在聲樂的用嗓方式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潤腔主要指我國少數民族中具有特色性的潤腔,比如,蒙古族的“諾古拉”,苗族所用的爆破音,土家族的“打喔嗬”等,在演唱的技巧及音色風格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想要對少數民族聲樂進行批量化的標準制造是不合理的,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一旦有了缺失,民族聲樂文化就不再具有民族烙印了,更不用說民族特色。所以,在聲樂演唱中,可以參考西方美聲的發聲技巧,但要合理參考和借鑒,不能丟失少數民族聲樂作品的本質和特色,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
每個民族的聲樂作品都有著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文化,在演唱方法上面也是獨具特色。因此,各少數民族的聲樂演唱可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相互借鑒,也可以借鑒其他形式或國家的聲樂藝術,以促進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更好發展。比如,傳統的戲曲語言在咬字、吐字、收聲等方法和技巧上有具體的規定,明確了字正腔圓的形態的和原則,少數民族的聲樂演唱可以借鑒戲曲藝術的演唱特色。此外,少數民族聲樂演唱還可以借鑒西方的“美聲”唱法,通過中西結合,使少數民族聲樂演唱既有本民族的特色,又具多元化特征。
在我國民族聲樂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將傳統文化創新作為核心,以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為輔,來推進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同時,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展現濃郁的民族演唱特色,在當前百花齊放的語境下實現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統一。
在當前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盲目借鑒,而是要多元一體、多元共存、開拓創新,這才是我國民族聲樂文化發展的途徑,因為具有特殊的經歷、生活環境、文化素養才是進行創新的本色。
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現在藝術的觀念上、形態上,以及其演唱的風格和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上的傳承和構建,因此,在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下,要想使我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要做好傳承與創新、借鑒與發展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