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霞
“寧靜致遠”“和為貴”“天人合一”是經典國學中的三對關系,即人與自身內心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國學在處理關系時,注重其中的和諧性,這也是當今時代的總趨勢。國學經典是指向如今社會發展的一束光,而當今社會為這束光鋪平了路。我們可以借國學經典的光,讓孩子走穩每一步路,將傳播國學經典的方式,由學校走向社會,構建出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性文化工程。國學經典朗讀活動不僅適應社會的發展,還得到了廣大家長的歡迎,很多學生家長陪伴孩子加入到了國學經典的學習中。
平川區于2017 年12 月研究制定了《平川區農村學校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編印了以《弟子規》《三字經》和新課程小學階段必背古詩詞為主要內容的校本教材,并迅速在全區農村學校啟動了以誦讀經典為主要內容的“經典誦讀”活動。與此同時,各學校籌備成立了經典誦讀研究小組。課題研究工作和學校的“經典誦讀”活動同步啟動,在全區農村學校開展經典誦讀實踐活動。
1.經典,英文名classic,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最完美的作品。
2.國學經典,指那些濃縮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特別是傳統道德品質等多方面智慧結晶的古籍。如《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笠翁對韻》《增廣賢文》《中庸》《論語》《孟子》《莊子》《詩經》等。
3.經典誦讀活動是指充分運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讓學生合理地吸收經典國學知識,從而為學生之后的生活、就業提供指導。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和素養獲得提升,他們獨立思考和品味國學中的內容,提升對于國學閱讀的興趣度,進而更好地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做更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時代好公民。
在不給學生帶來學習壓力的前提下,結合農村教學實際,從而讓學生能夠從小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充分吸收國學知識的精神養料,進而將學到的國學經典知識,內化為自身成長的信念,并將之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從而充分發揮國學經典的最大作用,讓小學農村的教育發展更具有內涵。
1.各年級學生在學好語文教材的基礎上,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一二年級學生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的部分內容(共1000 字內容),以及背誦優秀詩文50 篇(段)等;三四年級學生能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的大部分內容(各720 字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 篇(段)。
2.充分利用學生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大量誦讀,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知識儲備,并以此鍛煉與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提高記憶內容的質量。課題組將致力于科學的誦讀方法、科學的記憶力訓練方法的總結和研究。
如何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和學校的德育日常活動結合起來、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學經典誦讀的育人功能是課題組要研究的問題。
1.統籌安排,各方保障。目前來講,農村小學開展經典誦讀的條件并不優越。一是國學經典相關圖書的藏書較少;二是教學時間的安排問題。由于受老舊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安排比較緊張,可供靈活安排專門用于讀書活動的時間并不充裕,需要學校通盤考慮,做出合理安排;三是與其他課業負擔以及學校其他各項教育活動之間的協調和統籌安排問題。
2.合理安排時間。對于經典誦讀活動,每個學校可以在安排每天早課前,也可以每周安排專門的時間。比如,平川區大水頭學校,每周二下午進行經典誦讀活動;平川區育才小學,把國學經典誦讀安排為學生的家庭作業,每天讓孩子背誦幾句,第二天進行檢查。
3.巧用比賽,點燃學生國學學習的熱情。比如,2017 年,平川區四礦學校開展了“誦讀中華經典,寄情四季詩篇”經典誦讀活動;平川區王家山小學喜迎十九大“傳承經典,追夢書香”慶國慶經典誦讀比賽;平川中學舉行“傳承經典、誦讀美文”元旦誦讀比賽。
4.教授學生正確的吟誦技巧。學生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在具備一定的誦讀能力外,更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吟誦能力。在學生學習古詩詞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體會或是感情,用動作和表情,詮釋詩詞中的情感,還可運用音樂營造朗誦氛圍,增強整體的意境感,讓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