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真禮
農村弱勢群體的自然生理原因和社會變革決定了他們表現出這些具體特征,所以我們針對這一群體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區別性原則。針對弱勢群體的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地域遠近等區別對待,采取靈活多樣的服務形式。
2.主體性原則。尊重弱勢群體的主體性,了解他們的切實文化需求,針對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尊重。
3.便利性原則。再好的公共文化服務如果參與不方便,那么群眾就不認可,所以一定要針對不同情況、不同特點,及時修改我們的服務內容和形式,以方便高效為原則,靈活多樣地開展活動才會有良好的服務效果。
4.服務性原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的重點是服務。這與我國現在提出改變政府職能、建立服務性政府是一致的。特別針對農村這些弱勢群體,服務理念更應時時刻刻繃緊,以群眾為中心,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為目的,切實搞好農村弱勢群體公共文化服務。
農村弱勢群體的產生是我國當下社會城鎮化進程中的必然產物,針對這一群體如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如何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結合筆者曾在大連市栗子房鎮擔任文化站長工作多年,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談以下幾點想法。
一、加強公共文化陣地建設是開展農村弱勢群體文化服務的基礎。農村公共文化陣地是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先決物質條件。陣地建設應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可采取村委會建設與村民自辦相結合,在保證每個村建有一定標準的文化活動室的同時,積極扶持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的陣地建設。栗子房鎮于2007 年在鎮人口集中地區建立了文化活動中心,并且針對農村弱勢群體,開設了老年人活動室、健身室、留守兒童之家、老年人書畫活動室及展廳、電子圖書閱覽室等,鎮文化中心的所有場所向老人和孩子們提供無償服務,真正為他們建立了一個設施完善的文化樂園。
二、加強弱勢群體文藝骨干隊伍建設是為開展這項工作提供人才準備。任何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人的因素,發揮文化骨干和志愿者帶頭示范作用能為農村弱勢群體文化服務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體制內的管理人員有限,所以需要大量的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來協助完成管理、輔導工作。所以在針對弱勢群體開展文化服務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和發現他們中的骨干力量,讓熱心服務的人從事到具體活動的指導與管理中。
三、搞好弱勢群體的常態化服務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工作。好的服務應該是持久的、始終如一的,所以公共文化設施設備常態開放、服務是我們的基礎工作。幾年來針對全鎮老年人和留守兒童栗子房文化站開展了大量日常服務工作。一年四季每天晚上6 點至9 點,老年人活動室準時開放,跳健身舞、健身操,老人們盡情享受公共文化權益。星期六日美術、器樂、舞蹈培訓室向廣大少年兒童免費開放,讓留守兒童在農村也能享受到如城里一樣的藝術教育。
四、經常開展文體活動,以活動點燃弱勢群體的文化參與熱情。活動是文化事業的中心工作,也是對弱勢群體開展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一項活動的開展,不能簡單地讓弱勢群體參與一下就草草了事,更重要的是要在他們已有的藝術水平基礎上有所提高。2009 年、2011 年栗子房鎮舉辦了兩屆全鎮秧歌大賽,在舉辦比賽的前兩個月,鎮文化站要求每一個村派文體骨干到鎮文化中心,對他們進行業務培訓——普及推廣新式廣場秧歌,再由他們回到每個村向中老年人進行教授普及。通過這樣的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全鎮中老年人秧歌的水平,新式的舞蹈動作和表演形式讓他們參與秧歌健身的熱情空前高漲,取得了極好的效果。青少年繪畫、書法比賽、中老年人乒乓球、象棋比賽等各類文體活動每年輪番開展,盡量讓每一個想參與文化活動的弱勢群體成員都有均等的機會來表現。
五、利用各種社會力量組建各類弱勢群體服務組織。組織建設是一些工作得以開展的有效途徑,可以把一些零散的弱勢群體組織起來,通過組織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文化服務。栗子房鎮文化站通過與全鎮各村級村民委員會溝通協調,成立了20 個老年人協會,通過協會為他們發放健康常識資料,培訓健身骨干,投放老年健身設備等。在中小學對全鎮留守兒童進行統計摸底,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并請各類民間藝人及專業教師對他們進行免費輔導。
農村弱勢群體是一個需我們全社會每要一個人用愛心、用真誠去關心、去關注的群體。我們現在針對他們的文化服務還遠遠不夠,像一些居住比較偏遠的老人和孩子還享受不到應有的文化權益;我們的資金投入和業務能力還有很大差距,一些適合他們參與的項目,如:老年人合唱隊等開展不起來,這都是我們今后工作應改進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