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凱
城市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組成部分,其發展的好壞關系到了人們生活的品質。對于藝術創作者而言,城市的發展也對他們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應運而生的都市油畫創作充分地體現了城市發展對于藝術家創作的影響。都市題材的作品一般具備兩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受到了大眾文化飛速發展的影響,表現出了明顯視覺體驗;另外一方面充分展示除了都市的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諸多經驗。都市題材的藝術作品在展現都市生活經驗時更加側重于深層次的表現和探究。
對于都市和鄉村這兩個詞匯其對立出現大概是在公元前3 世紀的文學作品中,伴隨著工業革命和城市的演化發展,兩者之間的價值沖突也是越演越烈。在19 世紀初都市力量被藝術家所真正察覺,在當時一些畫家例如庫爾貝等創作出了一些別出心裁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的創作主要是基于巴黎都市所帶來的靈感。從這開始,都市內容成為了繪畫題材的研究和表現對象,繪畫中開始涉及到工廠、酒吧、歌劇院等都市面貌,繪畫的主題更加當代化和新穎。在當時的年代,藝術家追求的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和新鮮并且貼合現實的創作,傾向從都市中尋求視覺經驗。
在接下來的20 世紀,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這個時期的繪畫作品更加側重于對生活經驗和日常生活的展示,將直觀地記錄一些現象轉換為對一些問題深層的追求。比如英國的畫家弗洛伊德,它的創作內容多為身邊的親人和朋友,他創作的主題看似呆板和平凡,但是創作中卻體現出了他內心世界的不安和惶恐,充分記錄了他的精神世界。馬蘭杜馬斯是荷蘭著名的藝術家,她創作的《變色龍》系列,透過她的作品我們能夠感受到現代社會中人的一種焦慮的狀態,她借助她的繪畫作品反映出她對現代人生活的一種思考和反省。到了20 世紀中后期,大批的藝術家還是依靠都市的相關景觀進行繪畫創作,但是并不是單純地對都市生活的一種直白的描繪和直接的展示,藝術家不再拘泥于藝術的語言和形式,更加注重和社會以及大眾生活的融合,他們所希望的是能夠通過創作最大化地和現代人的生活境況產生聯想。
在20 世紀90 年代,我國的繪畫出現了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都市題材作品的出現,它主要是受到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產生的。在經濟的沖擊下,給了藝術家強烈的創作欲望和強有力的刺激。這些藝術家開始采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和生活進行融合,因此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的模式也在都市生活的帶動下走向時尚化。這些藝術家逐漸地將自己作為都市生活的參與者。藝術家們將都市的日常生活作為自己創作的出發點,結合現代主義風格登上中國的繪畫舞臺。自此之后,中國的當代藝術創作開始逐漸走向都市化,現實主義慢慢地告別了鄉土氣息。
劉小東可以說是新生代最具代表的畫家,他帶給了我們更加生動和新鮮的視覺作品。其作品的生動性一方面在于其富于表現力的繪畫技巧,同時還包括其具有時代性的創作主題。劉小東的繪畫作品體現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作為當代畫家,他時刻地展現著流動的都市景象,敏銳捕捉著生活中的一些人的神態、事情的情節等,讓作品既耐看又直接。比如在他的作品《違章》中,繪制了一群皮膚黝黑的農民工走在路上的場景,畫面中這些農民工并未著裝,還有一些皮膚呈黃色的人圍坐在煤氣罐旁邊。在作品《吃》中,則展現的是一些高低胖瘦不同的人站立在海鮮面前的場景。劉小東的創作作品展現了中國人的一種心理。
畫家宋永紅的作品中則體現出了他的不安和焦慮,他通過自己的作品揭示出當代人的欲望,體現著人性的卑微、妒忌和丑陋,借助于艷麗的色彩和不光彩的事情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著自己作為旁觀者的立場,通過這樣的視覺表現反映自己的態度,將自己致力于社會圖像的制造者的位置上。
在繪畫創作中,題材并不是自動生成的,它是藝術家根據自身的經歷和所處的環境的影響以及歷史的發展而挖掘出來的。當代都市背景為當代的油畫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在目前我們看到的當代的油畫作品中,現代化的視覺經驗被引入到了繪畫作品中。這些作品無一不體現著對于社會的關注,雖然帶著一種批判的思想在進行創作,但是真正的目的還是對于人類和城市發展的一種關懷。目前藝術家對于城市的關注能夠更好地促進藝術家的視覺研究。因此我國當代油畫藝術的創作也將會轉移到一個新的創作階段中。
以上就當代都市油畫創作的視覺表現闡釋了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