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榮
“禪繞畫”被譽為來自美國的心靈藝術,一推出即風靡歐美國家,是一種全新的繪畫方式,在設定好的空間內,用不斷重復的基本圖形來創作出美麗圖案。
禪繞畫的繪制輕松有趣、簡單易學。無須深厚的繪畫基礎,也無須特定的場地,一支黑筆、一支鉛筆、一張紙,就可以隨時隨地盡情禪纏繞。盤曲纏繞的線條構成了禪繞畫的基本紋樣,多種紋樣的自由組合則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禪繞畫。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創作,不少人還利用它來舒緩壓力,所以還被稱為“頭腦瑜伽”,正是因為通過纏繞,人腦可以很容易地進入到冥想狀態,逐漸達到深度的專注。在以精致的線條重復畫圖形時,每個人都可以專注于每一個筆畫,在這樣的意識狀態下,心智、直覺和知識都能迅速、精確且不費吹灰之力地共同運轉。
禪繞畫的素材取之自然、取之生活,再加上人的無限想象力,可以無限延伸,產生出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禪繞的世界里,沒有比較,沒有對錯,只要跟著感覺畫,自在愉悅就好,所以又被稱為“心靈的畫作”。
“生態式教育”就是一種為改變各種知識之間生態失衡狀態,形成各專業知識之間、知識與自我之間的生態關系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養出真正具有智慧的“開放型的專家”。整個生態式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生態式藝術教育,其原因在于,凡是藝術,必然蘊涵生態原型,而生態原型又是每個人心智發展的原動力。
1.感官與心靈聯結功能。
在生態式藝術教育看來,心靈的重要性質之一,就是渴望聯結和擅長聯結,作為心靈之感官的眼睛和耳朵無不如此。它們不僅善于與外界聯結,還善于在各種感官之間以及感官與心靈之間的聯結。有時候,這種聯結如此緊密,致使我們的視覺和體驗好像融為一體,無法有明顯的區分。
2.生態式藝術教育的作用。
生態式藝術教育的作用就是通過不同藝術之間的聯通,把每個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潛在聯通能力喚醒、點燃、開發、發展。當采用“禪繞畫”開展藝術教育時,線條的聯結催化著感官的聯結,心智、直覺和知識都能迅速、精確且不費吹灰之力地共同運轉,從而實現一種感覺對象激活了某一感官,一連串的反應會觸發其他的感覺。以“禪繞畫”為載體的生態式美術課堂,不僅僅是一種美術視覺教育,同時節奏、韻律、重復、比例等特征被發掘出來,并與內容表現的音樂、舞蹈、戲劇等自然聯系起來,多種感官的聯通促進了對人極其重要的藝術通感和智慧。
在生態式美術教育中,一件作品不僅是審美對象和情感教育對象,還是生活的寫照、情感的體現、科技的展示以及文化的象征。
通過“禪繞畫”開展生態美術教育,除了具有高度審美價值外,還有豐富的文化內容。“禪繞畫”教育的實施開展通常從生活中的場景出發,感興趣的社會現場、潮流事物往往是需要去表達最關心的素材,這便是生態美術教育的本質:文化“常情”。
開展“禪繞畫”教育尊重個體的情感表達,繪制的內容來源于社會現場、潮流前線、文化故事,每一幅作品都是“唯一的”,因此其本身學習呈現的結果沒有比較、沒有對錯。
生態式美術教育不僅僅是美感教育,更是情感教育、創造教育與個性教育的整合。當學生將自己的童心表現出來后,他們會有極大的成功感,互動式的評價可以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禪繞畫的非唯分數論的結果呈現方式正符合生態式美術教育提倡的體驗式反思與互動性評價理念。
生態式藝術教育借用生態學這一術語,是指以一種生態的原理和方法來思考和解釋復雜的教育問題,以生態的方式來開展教育實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策略,使之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通過“禪繞畫”開展生態式美術教育真正使教育與學生情感、生活緊密聯系。它包含了情感與體驗、創造與表現和反思與評價三個環節,其中感知與體驗是創造與表現的準備,而反思與評價是針對體驗、創作過程以及最后的作品。三者相互支持與補充,環環相扣,成倍地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
每個學生都擁有各自的生命體驗和心靈情感。要使行為和內容之間建立一種內在的聯系,美術教育就必須回到學生本身的情感和生活中來,使教學活動與心理體驗緊密相連。
生態式美術教育重視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尊重其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引導他們用心感受生活,讓生活中美麗的事物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鮮明清晰的形象,讓感受與體驗真實化、形象化。同時讓學生真實感受生活,調動全身的感官,用身體感知一切,在心中產生最為真實的美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強烈興趣,使他們的作品更富有生氣,更具有創造性,使美術表現與生活經驗相統一,美術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統一。
對藝術品或自然中的審美要素,不是光看見或聽見就足夠了,而是要求視覺、聽覺、觸覺等不同感官協同作戰、相互激發出審美的體驗。為了做到這一點,“禪繞畫”式生態式美術教育實施在游戲規則指導下有序、靈動活潑的體驗,能激發學生身體去想,用腦子去做,用動作代替語言,用冥想連接動作等。目前觀瀾中學開展的“禪繞畫”生態式美術教育體驗中,學生可通過音樂、動畫、輕聲誦讀完成課程導入,提升情感,讓體驗更加豐富。
創造與想象是兒童的天性,生態式美術活動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讓他們的這種天性進一步得到解放,引導幼兒依照自己的意愿,以個性的方式主動表現自我、不斷創新。因此在“禪繞畫”式生態美術教育中應采取情境提趣法,即教師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創設主動、形象的學習情趣,激發他們的創造激情。同時在生態式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烙下“時時創造,事事創造”的意識,不斷給學生以創造的機會,給學生以創造的成就感。
通過“禪繞畫”開展生態美術教育要注重程情節的創造。每個學生的生活場景各異,想象與創造的敘事也會有所不同,教師有計劃、有經驗的情節引導往往會讓學生的獨特感受與激發融合起來,一旦學生的創造力被激發了,就會創造出讓成人驚嘆的“禪繞畫”作品來。
基于“禪繞畫”載體的生態式美術教育不僅僅是線條表現的美感教育,更是“愛”的情感教育、“特”的個性教育的整合。比如,“禪繞畫”課堂結課可以通過“展示售賣會”來開展,“售賣會”邀請家長、社會人士、學校同學參加。多群體的互動式評價可以融合美感、情感和個性教育的功能。每個學生將自己的“禪繞畫”創作精心繪制在布質購物袋上,通過“售賣會”集中展示、互相交流與介紹。這樣的互動式的評價中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創造風采,另一方面也學習別人的創造方法,提高了審美、辨析、客觀評價自我的能力。
總之,基于禪繞畫的生態式美術教育打破了原有教師占主導地位灌輸式教育,唯技術性的學習。將教育與生活聯接,思想和情感的聯結,感覺與創造聯結,創造與反思聯結,真正地實現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