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蓬
國畫作為一種國寶級別的藝術作品,通過筆墨與宣紙的完美融合,創作者通過筆走龍蛇的線條勾勒,用深淺不一、粗細有致的線條,勾勒出創作對象的輪廓,再輔以濃淡不一的上色,讓生動活潑的圖案躍然于紙上。這是典型的筆墨文化,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創作情懷,中國畫家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創作心境。從繪畫題材上進行劃分,國畫主要分為人物、山水、花鳥;從繪畫技法上進行劃分,國畫主要劃分為具象、寫意和兼工。中國畫不僅畫的是美景美物,還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記載,是一種記載歷史的獨特方式。筆者結合自己的國畫學習和創作經驗,提出了筆墨文化在國畫創作中的運用方法,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國畫創作講究的是點與線,留白、意境、立意等,這是它區別于其他繪畫形式的特點,其中點與線是最基本的要素。國畫創作者要合理運用點與線,靈活掌握點的力度和角度。例如,在繪制梅花圖時,創作者要分清花朵主次,運用墨點的輕重和方向,掌握運筆的方向,合理點綴出梅花競相開放的盛景,讓觀賞者感受到創作者傳達出的情感。
線條是國畫的靈魂,創作者通過粗細不一、長短不一、濃淡不一的線條來勾勒具體景物或者人物。一般來說,水山水畫的線條相對簡單一些、圓滑一些,人物畫的線條相對復雜一些,工筆畫就是典型的代表。創作者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靈動的形象,展現出國畫的寫意與靈動美。國畫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一般會先用筆墨勾勒出主要繪畫現象,在畫完主要形象以后,再結合整幅畫進行局部調整,讓畫面變得更加和諧和飽滿,提升畫面的美感。
國畫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畫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一是為了避免畫面太過于飽滿產生凌亂,而是為了給觀賞者留出遐想的空間,讓整幅畫的意境更有深意。
留白是一門專門的技法,指的是創作者根據畫作的比例、畫作需要表達的意境而故意留下的空白部分。合理的留白可以讓欣賞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對畫面進行想象,體會畫作獨特的意境,這就是國畫區別于西方油畫的特殊性。例如,中國山水畫中山與水、人與景、天與地、花與鳥都是留有空白,既不會喧賓奪主也不會毫無主題,山水畫中間一般留有空白,體現悠遠、深邃的意境,營造出具有想象力的畫面感。例如,齊白石在畫蝦時,除了描繪蝦的姿態,凸顯蝦的蝦鉗、蝦的關節、蝦的觸須以外,畫面保留了很大的留白,讓觀賞者在賞畫時可以進行遐想,根據逼真的蝦的姿態進行想象,帶給人無限的藝術想象空間。
中國畫的意境和立意都比較深遠。立意是創作者繪畫的主題和情感表達,鮮明地表達出畫作的思想情感;意境是一幅畫作的藝術特色,能代表創作者的文化底蘊。
一幅畫作能否吸引人主要依靠的就是它的立意和意境。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首先要巧妙構思,結合人物、景物的特點確定畫作的立意,用細膩的線條、濃淡相宜的墨跡來進行創作。意境是最考驗創作者繪畫功底的,創作者要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原型進行藝術創作,凸顯出畫作的意境。例如,創作者在描繪花卉時,不應該局限于花朵的描繪,應該注重從細節上營造意境,可以細膩地勾勒出花朵的花蕊、綠葉的脈絡、花枝的形態等,讓觀賞者仿佛感受到花朵盛開的魅力。創作者要把筆墨文化充分融入到國畫創作中,讓筆墨文化的濃淡相宜、粗中有細、錯落有致來展現中國國畫藝術,讓國畫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綜上所述,國畫創作離不開傳統的筆墨文化,創作者要潛心鉆研筆墨文化,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讓國畫創作更加具有藝術創造力和感染力。正所謂是“濃妝淡抹總相宜”,創作者要立意深遠,表達出國畫藝術的深遠的意境,巧妙運用留白藝術,凸顯出中國文人獨特的情感價值觀,讓國畫藝術走遍世界,彰顯中國當代美術創作者的風采,繼承和弘揚國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