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民間美術在不斷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美學體系。民間美術蘊含了深厚的情感、奇特的想象,以及人類對生命的熱愛和贊美。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同其他藝術相比,具有鮮明的群體性,是廣大勞動人民創造的藝術形式。它的形成是由文化根源、創造動機、思維方式等系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格綜合發展而來的。民間美術起源早、范圍廣、影響深遠,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的源動力。后期形成的宮廷美術、文人士大夫美術、宗教藝術等藝術形式的根源和基礎都是民間美術,它們從民間美術中汲取所需的營養,形成了自身深厚的根基和底蘊。樹有根,水有源,民間美術是其他美術形式的源泉,是其他藝術創作的基石。民間美術承載了民間精神、觀念、情感,深刻的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源遠流長。
民間美術傳承了原始藝術中天真爛漫、異想天開的審美趣味,好似兒童充滿好奇的觀看世界和思考宇宙,減輕了在現代文明中精神負擔沉重的現代人的精神壓力,讓他們處于想象的空間里暫時忘卻生活的煩惱獲得心情的愉悅。民間美術通過不和諧的表現方式為人們帶來另類的趣味性。它突出表現對象構成要素中最具有表現力的一面,例如,布老虎的造型似虎非虎,不表現真老虎的兇猛威武而是結合兒童的形態精神和動物的形態,繡成憨態可掬,稚拙可親的形象。為了突出老虎的表意性,將老虎的身軀和尾巴進行大比例的縮小,突出老虎頭部的形象特征,對老虎的形象進行刻意的夸張刻畫,大而圓的大眼睛,齜牙咧嘴的神態,強化重點表現的部分,縮小簡化其他部分,對自然美的意象化、理想化進行突出的表現。在民間美術作品中經常見到類似的創作,一頭牛在耕地,但是卻在兩個方向都為牛畫上了腿,透過鳥巢可以清楚地看到鳥巢中的小鳥,畫側面的牛時仍然會畫上牛的兩只眼睛,屋內的擺設和屋內的人員在屋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民間美術給人一種稚拙、純粹的感覺,感覺到民間美術是人們通過親身體驗生活的方式來完成創作的。
民間美術的對稱、均衡、協調、多樣的統一等具體表現形式給人一種安詳、平靜、舒暢、輕松、完美等審美愉悅,構成了民間美術和諧美的內涵。和諧美在裝飾性圖案、紋樣中,在陶瓷、染織、剪紙等品種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圖案紋樣的制作流程規范,構圖對稱也非常均衡。美好、善良、神圣的形象如菩薩、佛、送子娘娘、孔雀等一般都采取優美的造型設計,優美造型是建立在自然物的基本形態上的,它是對自然物的高度凝練,同時結合了作者的創作理念來進行搭配的,力求達到圓滿、流暢、明麗等藝術效果。另外,生命繁榮是民間美術對美的最高追求。民間美術雖然經過歷史的沉淀有了一系列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是大多都與生命、歡喜、圓滿、幸福等有關。如,長命鎖、百家衣、團花、如意等紋樣。隨著民間美術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心態的穩定特征,展現了民間藝術的審美理想。
離奇古怪、令人驚心動魄的夸張造型以及神秘莫測的強大懸念深深地吸引著人們,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得民間美術形成了一種獨有的審美情趣。民間美術中奇異美的來源是繼承了原始社會的審美觀。如,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獸面圖案、饕餮紋等。同時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中都形成了怪誕美,如儺戲、藏戲、地戲面具、社火、戲曲臉譜及木版年畫中,很多造型都發展了怪誕美,促進了民間美術創作中豐富多彩、異想天開的怪誕審美形態。例如,在隋唐時期社火臉譜就開始流傳開來,通過不同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性格,讓觀眾能夠通過不同的顏色對扮演的角色有一個直觀的把握。互滲造型也是體現奇異美的一種重要型式。互滲造型是指利用人的思維式創造出結合人類形象的超自然物種,這種造型是人類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具體體現,形成了巨大的藝術魅力和很奇特的美學趣味。結合多種元素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形象。
因為不同地域和不同國家在地理、人文、歷史、哲學、審美情趣等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化,所以才形成了種類繁多的民族藝術種類,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會受到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的關注和喜愛。魯迅先生曾經有過表述,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間美術通過集體無意識或集體表象傳承,直接且完整地繼承了傳統的五行哲學,傳承了原始文化的精髓。民間藝術的深層次文化內涵是人與自然地和諧相處,使得民間藝術體現了一種浩然正氣和博大寬廣的民族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