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璇
藝術作品作為人類精神生活的特有產物,時刻都在折射著生活藝術的光輝。在眾多藝術作品中的美術作品,是一種以獨特的生活視角來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創作意識,從而將美術這門歷史悠久的藝術內涵全面展現。在美術史上,藝術家的作品風格迥異,對各類繪畫題材的表現形式多樣化,每一幅作品都代表著藝術家的不同思想和審美取向,都是對美術作品的一種創作。一幅好的作品包括作者的審美思想、藝術修養、生活感悟、繪畫手法以及創作意識等,作者通過某種靈感激發出創作思想,來逐漸完成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
伴隨著現代藝術的不斷發展,開始傾向于多元化的趨勢。在當今的繪畫中,不僅要注重傳統繪畫材料,掌握傳統的繪畫技法,還要認識到綜合材料的重要性。從古代的原始洞穴壁畫到今天的當代藝術,工具與材料的變化給藝術的表現形式也帶來了改變,使藝術創作風格和藝術語言更加豐富多樣。在當今社會中很多新穎的、陌生的視覺效果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來引導著人們的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這樣的改變是來源于綜合材料的廣泛運用。齊白石先生的作品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發、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齊白石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美術創作可以嘗試將現代材料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通過不斷積累素材和經驗,激發創造潛能。
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賦予了藝術家社會責任感,讓藝術家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反思。美術創作離不開生活,因此要嘗試體驗生活來獲取一些創作靈感。生活中處處可見藝術作品,一棵樹、一條河、一朵花都是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或者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采風,淳樸的民風、優美的服飾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是豐富的創作素材。并且,體驗生活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促使美術作品富有真情實感和生命力。徐悲鴻的群馬,是徐悲鴻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馬取材于1940 年克什米爾當地的駿馬,徐悲鴻當時見到此馬格外興奮,《群馬》靈感油然而生。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繪了兩匹背向觀眾的馬,后面又配一匹側向的馬,為了使畫面有變化,又在右邊畫了一匹低首覓食的馬。徐悲鴻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畫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
在繪畫的過程中,視覺記憶和想象力也是美術作品創作的重要途徑。在繪畫創作時,憑借自己以往看到的畫面或者豐富的想象力,來逐漸培養自身的創作意識。比如在街頭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們,可以在有限的視覺記憶中將特別的人畫下來。或者在想要畫日出,就要每天去觀察并將其深深的刻印在腦海中,將所見所景轉移到畫上,以及在畫中根據想象來發揮進行美術創作,不斷的提高繪畫能力和繪畫水平,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綜上所述,美術創作意識需要創作思想和繪畫風格的有效結合。一幅好的作品包括作者的審美思想、藝術修養、生活感悟、繪畫手法以及創作意識等,作者通過某種靈感激發出創作思想,可以是所見所聞,可以是歷史和神話題材,亦可以是自身的所想,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從而創作意識的培養,可以加強審美修養,提高個人素養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