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葉
很多人做完飯卻沒了胃口
甚至還會出現
喉嚨發干、眼發脹、頭暈、胸悶癥狀
經常有此不適者身體還會漸漸變胖……
這些癥狀
在醫學上稱為“醉油綜合征”
簡稱為“醉油”
如果說醉酒是酒精惹的禍,那么醉油的禍首就是高溫下產生的油煙,其中含有醛、酮、酸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丙烯醛,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丙烯醛屬3類致癌物。
丙烯醛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催淚性,吸入刺激呼吸道,引發喉炎、咽炎、氣管炎、肺炎等。不僅如此,油煙附在皮膚上,會影響皮膚的正常呼吸,久而久之,皮膚會變得松弛無彈性、灰暗又粗糙。
食用油加熱到150℃時,會產生具有強烈刺激作用的丙烯醛,損害鼻、眼和咽喉黏膜;當油加熱到200℃以上,產生的油煙中有更多的有害物質。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還會增加呼吸和消化系統癌癥的風險。
油溫在85~120℃。此時,油面泛起白泡,無聲響和青煙,用手置于油鍋表面,能感覺到熱,筷子置于油中,周圍會出現細小的氣泡。
這個油溫一般用于干熘、軟炸等,有保鮮嫩、除水分的作用,如軟炸蝦仁等。
油溫約為120~180℃。此時油面波動,向四周翻動,微有青煙升起,細看油表面會有波紋,筷子周圍氣泡變得密集,但沒響聲,原料下油后,周圍有大量氣泡,并伴有嘩嘩聲。適用于炒、熗等烹調方法。
溫度約為180~240℃。此時,油面翻動轉向平靜,有青煙,用勺攪動時有聲響,若將筷子置于其中,筷子周圍會有大量氣泡,并有噼里啪啦的響聲。原料下鍋后,周圍出現大量氣泡,并帶有輕微的油爆聲。一般用于炸、烹、炒等烹調方法,應盡量少用。
TIPS
廚房一定要有排風措施和通道,多開窗通風。
做飯時少煎炒、多蒸煮。
炒菜時油溫最好控制在150℃以內,以油鍋剛冒煙為限,盡可能避免高溫油煙引起的“醉油”和慢性中毒。
長期做飯的人要定期體檢,最好每年進行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