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曉是 涂碧蓉
技能指導能力是指某個特定專業領域的技能教學引領和指導能力。學前教育專業課教師的技能指導能力是指,在專業技能課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專業指導的效力和水平。教師的技能指導能力是在自身專業背景和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自身專業技術和技能教學能力的綜合。
教師的技能指導能力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專業學習成效和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專業課教師的技能指導能力對于高師學前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然而,當前高師學前教育技能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有些教師對于特定技能應與什么類型的實踐掛鉤尚不明確,這也就導致了學生技能學習興趣缺乏,難以遷移到復雜多變的真實教育情境中去。例如,在某高校三年制專科學前專業課“學前教育音樂教育”中,教師若未能找到相應的實踐領域,那么教學極易落入照本宣科、艱澀難懂的境況;若教師能將本課程的內容與學前教育一線音樂教育工作掛鉤,憑借自身豐富的一線教研實踐經歷,引領學生進入模擬教研實踐情境,那么教學效果將截然不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以致用,進而對技能的實用性堅信不疑,對技能實踐樂在其中。
學前專業技能的內容可分為三大類:尊重與互動式的保育技能[]、嬰幼兒生活和學習組織技能、游戲組織技能。本研究圍繞上述三大類技能編制了“畢業生入職后技能的應用情況訪談提綱”以及“用人單位教育教學管理者訪談提綱”。訪談對象是長沙市一線學前教育用人單位管理者和近5年入職的畢業生,共100人。從20位管理者訪談結果來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技能水平期望值較高,而現實滿意度較低,其中對畢業生評價最高的技能內容是游戲組織技能,評價最低的是集體教學組織技能。從對新入職的80位畢業生的訪談結果來看,有54人認為在校學習各項技能的時間分配和在工作中各項技能所發揮的作用不對等,有20位畢業生認為學校所學技能在實踐中用不上,有6位畢業生感到技能水平低帶來的壓力。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技能教學不僅要適應實踐需求,更要注重對現實的改造和創造作用,培養優秀的實踐改造者。然而,當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技能教學成效不足,教師未能提供技能學習的高級范例[],導致學生技能平均水平不高,無法適應實踐需求;另外,專業技能教學的頂層設計和內容結構欠合理,目前普遍還是以音樂、美術技能為重心的內容結構現狀,嬰幼兒保育、生活、學習活動組織技能的教學缺乏成熟的頂層設計,學前技能教學往往盲從于實踐、復制實踐,這種缺乏前瞻性的技能教學必然無法完成實踐改造的使命。
那么,如何提升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課教師的技能指導能力呢?本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對策和建議:
1.夯實專業技能指導能力的基石——基礎性知識、能力、素養和學前專業本體能力。
基礎性知識、能力、素養要靠教師平時專業以外的學習積累;學前專業本體能力,要依賴于教師從專業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兩個方面內容開展學習和進修。
2.在真實的實踐中實現能力的升華。
從專業本體能力到專業技能指導能力的升華,需要真實的實踐和實踐反思作為推動力。真實的實踐應該是以一線工作者身份,實實在在地踐行一線工作內容,從而獲得全面而真實的一線工作體驗。實踐的真實性包含幾層含義:一是實踐角色真實——高校教師要在學前教育一線扮演真實的工作角色,真切地踐行實踐工作內容、擔負相應工作崗位的職責、投身于相應的工作角色狀態,不應以“客人老師”的角色和身份,旁觀或短暫性參與實踐;二是要看到實踐的真實全貌——學前教育專業實踐內容大致包含嬰幼兒保育、嬰幼兒教育、班主任工作、家長工作、研究工作、領導層管理工作、社區服務相關工作,等等。高校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措置有方地安排各部分內容的實踐,但不管踐行哪項內容,都不能淺嘗輒止、走馬觀花,而是專注投入到相應的真實工作崗位中,踐行特定崗位角色的全部工作內容,看到這項工作的真實全貌。
3.在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課教學中檢驗提升指導能力
技能指導能力主要就是通過教學體現出來。技能課教學是發揮專業引領能力的主要陣地,也是專業引領能力的現實體現。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檢驗標準和提升方向:①學生的專業學習對一線實踐具有適應性和改造性;②教學能較快地找到典型實踐案例,反之,能敏銳地洞察案例蘊含的教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