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 莎
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產生的最主要的因素。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的或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群年齡升高,高血壓發病率也隨著升高。
1.遺傳因素。有證據表明高血壓與遺傳有一定關聯,有60%左右的患者都有高血壓家族史。
2.年齡與肥胖。肥胖也是高血壓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青少年的肥胖容易導致高血壓,而40歲以上的肥胖者更是容易患有高血壓。
3.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高血壓產生的主要因素,隨著現代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富裕,吃的也是越來越好,高鈉鹽、高蛋白、高脂肪、高油膩這些都成了日常生活經常吃的東西,再加上不規律的作息時間、過度飲酒,長久下來身體免疫力下降,就有可能產生高血壓。
4.情緒與環境因素。有調查表明,如果人長期處于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或者受到噪音、視覺刺激等不良因素干擾,也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
5.疾病因素。高血壓的產生還與一些疾病有必然關聯,如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腎動脈狹窄、甲狀疾病或嗜鉻細胞瘤等。
6.藥物因素。高血壓還有可能是因為一些藥物的刺激而產生,如激素、消炎藥或者避孕藥等。
高血壓癥狀因人而異,早期癥狀可能并不明顯,常見的是頭暈、頭痛、頸項板緊、心悸等,只會在勞累或緊張時血壓升高,休息后恢復正常。隨著病情的加重,血壓會持續升高,病癥表現為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心悸、胸悶、乏力等。高血壓的癥狀與血壓是有直接聯系的,多數癥狀在緊張、勞累后會加重,而且清晨運動后血壓也會急速升高。當血壓持續升高達到一定程度后更會出現頭痛、嘔吐、心悸、眩暈,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抽搐、神志不清,這就屬于高血壓的危險癥狀,會對心、腦、腎造成嚴重的損害與病變。
一般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采用服用藥物與改變生活習慣療法,例如減肥、少吃鈉鹽、補充鉀與鈣、多活動、少抽煙,同時服用降壓藥物,如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等,應服用管控時間久的藥物。
1.食用低脂、低鈉的食物。高脂肪、高鈉,這都是高血壓致病的潛在因素,應當食用低鈉鹽,并且減少食用含有高脂肪的食物,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更是要食用具有一定降壓作用的食物,如魚肉、芹菜、西紅柿、冬瓜等。
2.戒酒。過度飲酒會導致人體心率加快、血管收縮增加、血壓也隨著急速升高,這就會誘發心血管病癥,有潛在的致死因素,所以應該少量飲酒。
3.調節情緒。長期處于激動或者緊張等極度情緒當中,就可能造成高血壓的產生,所以應該學會自我調節情緒,比如適當地聽音樂、看書來舒緩情緒,還應保持自身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4.勞逸結合。現代工作繁重使身體超負荷勞作,這樣很容易引起高血壓,所以應該適時地進行放松活動,比如按摩、遠眺、散步等,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過度。
產生高血壓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且大多數都與患者自身有必然聯系,所以在預防與治療高血壓時都應該注意自身的身體鍛煉與飲食控制,少食高鈉鹽、不喝酒、不吃高脂肪食物、保證每天睡眠的充足、多鍛煉、調節自身心理做到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