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薈
對于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養成良好的音樂素養以及音樂傳播能力對其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當前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兒教育專業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工作時如何加強對學生音樂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進而為學生實現未來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已經成為其所共同關注的話題。
在傳統落后教學理念的束縛下,幼兒教育專業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時往往是將自身視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的課程知識。這種僵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直接導致了學生創造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無法得到增強。
從這一視角出發,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幼兒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加強對靈活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時還可以減少專業理論知識的比重,將更多地時間與精力放在引導學生對作品內涵的感受上,學習從多重維度出發理解作品的藝術特征,從而促使學生音樂賞析能力的全面提升。
另外,幼兒教育專業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還必須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相適應,進而易于學生的理解與學習。這樣也促使學生在日后從事幼師工作崗位時,能夠學習當前教師所使用的教學理念,將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出來,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將音樂作品進行重新改編與演繹,借助不同的形式進行表達,能夠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有著表現自我的欲望,對于可以當眾演唱歌曲的人會產生出羨慕的情緒。但需要認識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完美演唱歌曲的能力,這需要先天的嗓音素質以及后天的培養。其實,能夠進行獨立演唱本身就是一次突破與改變,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需要認識到創新的基礎是建立在無數次實踐演繹上而形成的。
現階段,部分學生對于音樂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沒有產生正確的認知,由于沒有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也就無法獨立完成二次創作,這對于音樂質量地提升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對于幼兒教育專業音樂教師而言,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時需要加強對教學實踐方式的豐富與創新,促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任何形式的音樂創作都離不開扎實的音樂基礎,以此來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創作熱情,進而忽視了音樂理論知識本身的枯燥與乏味。鼓勵學生積極主動開展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本身就是音樂魅力的具體體現,學生在進行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過程中,其創造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自然也會得到很好地增強。
幼兒教育專業肩負著培養優質化幼兒園崗位工作者的重任,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工作時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音樂基礎,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音樂綜合素養。音樂學生不僅需要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在課余時間還需要養成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良好習慣。學生需要對自身的專業有著明確的認知,進而制定出科學完善的未來職業發展規劃。教師則需要在其中發揮出正確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能夠對所學過的音樂基礎知識進行及時歸納與總結,同時還可以采用現代化的方法來做到課程復習工作。由于受到課程時長以及學生數量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照顧到全體學生的感受,這也就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自身的音樂綜合素養能力實現全面提升。
音樂本身具備顯著的實踐性與時間性特征,學生在校期間所掌握的音樂知識可能在畢業之后就已經過時,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教學知識可用性的重視,及時對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推陳出新,將新型的教學方法融入到學生的音樂學習當中。無論是古典音樂還是現代流行音樂都需要以開放的態度來學習與接受。可以說,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對于幼兒教育專業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只有培養出專業型與創新型的人才,才能夠最大限度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專業本身具備顯著的實踐性與社會型特征,并且在社會發展的趨勢下與其相關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方法也處在不斷開發與完善的過程中。只有將理論與實踐加以密切結合,才能夠培養出更多優質化的人才,進而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增添助力。在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幼兒教育專業教師所開展的音樂教學工作必須加強對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的優化,以此來培養出更多創新型的人才,為學生的發展以及幼兒教育事業的進步提供必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