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
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改革,課程結構改革成為了各個院校教研工作的重點,注重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學科之間的滲透和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音樂包含了舞蹈、文化、哲學等學科知識,是一種包容性藝術,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科間的融合,詮釋出音樂本身的審美和創造價值。音樂本身屬于人文藝術的范疇,藝術之間是相通的,例如我們熟悉的歌唱和舞蹈藝術的融合、樂器演奏和舞蹈、歌唱的融合、交響樂演奏等。我們在聆聽音樂時經常會根據音樂、舞蹈表演等產生“通感”,在自己的腦海中勾勒出畫面感,例如風土人情、地域文化、數學美等。筆者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兼收并蓄、百花齊放的,例如鋼琴與即興、創作、創新,與教育心理學,與人聲,與合唱,與教學法等的綜合結合。
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綜合性原則,積極探索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提升學生音樂鑒賞和創造能力。例如筆者在鋼琴教學中對音樂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教師的傳統作用必須改變,不再僅僅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應該在鋼琴演奏技能和鑒賞能力上進行必要性的、有效的提升。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演奏肖邦的鋼琴曲時,結合了歷史、心理學、語文等學科知識,了解這為波蘭偉大鋼琴家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筆者利用微視頻導入了肖邦的經典名言,“祖國,我永遠忠于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斗”,講述華沙起義的背景,分析了肖邦鋼琴曲中為什么包含著憂傷和斗志,這是肖邦利用鋼琴表達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和牽掛,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的決心。例如肖邦的夜曲演奏形式,這是全新的獨奏形式,主旋律平淡寂靜,帶給人無限的啟發,通過這樣的學科融合,展現了鋼琴藝術的“和合之美”。
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學習藝術史、歷史、心理學、文學史等相關學科知識,提高和長期培養音樂素質更高的綜合藝術素質和文化素養,不斷為自己“充電”,為學生傳授更為全面的音樂知識。例如筆者在教學之余會閱讀一些音樂藝術史相關資料,了解一些著名音樂家的事跡,這樣在鋼琴教學中可以融入名人故事、音樂文化講解,增加專業課教學的趣味性;觀看一些鋼琴家的演奏視頻,感受這些專業鋼琴家的演奏技巧、指法、情感的投入等,不斷提升自身的鋼琴演奏技巧,提升自身對于音樂的洞察力;筆者還會堅持不懈地堅持每天的鋼琴演奏練習,讓雙手越來越靈活,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用高超的演奏技巧來征服學生。音樂教師在鋼琴教學中要堅持多元理念,在演奏教學中融入情感暗示,鼓勵學生從情感價值上進行鋼琴曲鑒賞,在演奏時投入感情;融入音樂歷史的講解,首先要讓學生讀懂音符中蘊含的情感和故事,更加投入地進行演奏練習;利用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背誦琴譜,注重演奏過程中的音準和節奏的把握,全面提升鋼琴教學的藝術性。
音樂教師要主動跳出學科壁壘的限制,多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文學、社會學;著力提高科研能力、有良好的思維能力、開拓創新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我們要敢于、勇于創新教學方式和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更加富有藝術氣息的音樂課堂,例如利用專業音響播放鋼琴曲,帶領學生做好鋼琴鑒賞相關課程;利用微視頻介紹意大利、德國等國音樂特色,講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對音樂發展的影響,講解鋼琴歷史變遷;教師應該創造性地使用適當的教材,也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在教學中不斷將其拓寬,能夠從生活中利用新型的、可行的、新穎的、大眾的信息技術開發課程資源用與研究和學習。此外,音樂教師還可以利用手機APP 軟件,指導學生學習藝術史、鋼琴演奏名家、音樂歷史等相關知識,科學指導學生的課下學習。
我們要努力并長期努力成為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明確在新的教學形勢下的全新定位,同時在音樂教學中努力并始終成為學習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和指導者的從事音樂教學一線的教師,而且是好教師。這是機遇,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