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言語式和填充式的教學方式,極大程度地消減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審美以及美術素養的提升。對此,教師應當將新課標理念踐行于實處,把鄉土資源滲入于美術鑒賞教學之中,豐富美術鑒賞教學形式和教育資源,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悟到鄉土文化的內涵精髓,促使他們的文化自信、審美素養等均得以充分良好的提升。
鄉土資源屬于本土文化,藝術形式多種多樣,將其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進行深度融合,能夠讓鑒賞教學更具生活性和人文性特征,豐富教學的形式與內涵,激起學生的學習性質,促使其能夠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家鄉文化以及家鄉藝術的價值,讓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及美術素養得到充分良好的提升。
當代高中生大多對流行文化較為感興趣,他們常常忽視對鄉土文化、傳統藝術的探索和認知,這不但阻礙了學生的健康和全面發展,同時也使得優秀藝術及文化無法得到良好的保護和傳承。而將鄉土資源滲入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之中,則能夠讓學生從根源上認知鄉土以文化和傳統藝術的精髓之處,促使學生的審美及文化傳承意識得到有力培養,推動傳統文化的宣揚與傳承。
美術鑒賞教學旨在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從中領悟到創作者的想法與思想情感,促使學生的觀察、感受以及審美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對此,美術教師應當革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將學生的實際以及發展需求當作教學切入點,組織學生參觀當地鄉土自然資源,對鄉土風景進行采風,以各式各樣的實踐性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認知到鄉土美術資源的特色化、多樣化特征。
例如,教師可在班內組建多個美術小組,并為各小組布置鄉土化的美術作業,指引他們在假期對當地的農田、樹林、山水等進行采風寫實,讓學生能夠在采風寫實中將自身所學的美術知識加以實踐,深化他們學習體驗和美術認知,促使其美術學習和鑒賞興趣得到良好的激發。
鄉土資源的輔助教學優勢主要體現在鄉土材料方面,尤其是農村地區,其有著極為豐富的鄉土材料,教師將這些鄉土材料引入鑒賞教學之中,豐富美術鑒賞教學資源的同時,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教學有效性得到充分良好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將當地的花草引入課堂之中,與學生一同對其色彩、形態等特征進行觀摩和討論,然后指引學生以此為對象進行美術創作,促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充分有效的調動,讓他們的審美及創作能力得以有序提升。又如,教師可將富有當地特色的鞋面、鞋墊、枕頭、服飾、窗花等刺繡作品帶入課題之中,向學生講述刺繡中一些特殊符號及圖案的寓意,如鴛鴦圖案是祝福新婚夫妻、魚或鼠的符號是祝福男性平安多財等,以此來擴展學生的審美及文化視野,促使他們的學習和探索鄉土文化的興趣得到良好地激發,進而推動鑒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鄉土資源源于生活,這使得其有著極強的生活化特征。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部分美術教師缺乏對鄉土文化的考究契機,使得他們往往無法將當地的傳統藝術或鄉土資源加以利用,致使鑒賞教學顯得無趣和枯燥,影響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對此,高中美術教師應當積極牽線當地鄉土藝人,將一些優秀的藝術匠人邀請至課堂之上,對學生進行專業性的知識講座,以此來深化自身和學生的鄉土文化認知。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讓學生的審美素養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同時也能夠推動當地傳統藝術和鄉土文化的宣揚與傳承。
例如,在講授“建筑藝術”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將當地的優秀建筑匠人邀請至課堂中來,發揮其藝術和實際經驗豐富的優勢,為學生詮釋我國建筑藝術的內涵與精髓,讓學生的民族歸屬感與自豪感得到有力的培養,擴充其審美認知,實現教學效果提升的同時,為當地文化藝術的宣揚與傳承奠基。
總之,高中美術教師應當從學生實際出發,革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將鄉土資源全面滲入于美術鑒賞教學之中,發揮其輔助和促進教學的作用,創設趣味性、人文性、實效性兼備的課堂環境,進而為學生的健康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