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婷
美術在不同的時期,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表現。對于美術領域來說,不同的文化造就了多樣化的美術作品。而伴隨著藝術形式和行為的多元化發展特點,致使藝術領域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所以,這就需要不斷汲取藝術的精髓,并內化為藝術作品,與之產生共鳴。因此,美術教師應在多元文化語境下,開展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進行美感的訓練和熏陶,不斷增強學生的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逐漸形成多元文化的高中美術教育格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美術素養和鑒賞藝術美能力的提升。
對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來說,美術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就要激發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因此,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巧妙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展開積極主動的鑒賞,引出學生個性化的觀點與見解,讓他們的美術潛能得以深挖,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表述能力。同時,由于每個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藝術同樣也是沒有固定的答案,所以,美術教師應當重視且關注學生個體的思想,以及對美術作品的評價,讓學生能夠真正通過自身對美術作品的認識,不斷增強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
例如,在講授《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嗎?——藝術美和形式美》時,本章節旨在讓學生體悟到美術作品的藝術精髓以及形式魅力,深化其對美術原則和主要表現的認知,增強其對美術語言規則和語言元素的理解度。因此,美術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知道什么是藝術美嗎?”“藝術美有哪些表現呢?”“如何正確把握和理解形式美?”通過問題的設置,美術教師可以采用比較法,為學生展現出欣賞的圖片,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分析圖片的藝術美和形式美,讓學生嘗試總結和歸納形式美的構成。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悟到形式美以及藝術美的內涵要義,讓他們的美術鑒賞素養得到充分良好的提升。
在多元文化語境下,美術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指導工作,促使學生能夠以開放性的思考和分析,去了解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語境。同時,美術鑒賞本身就是一門主觀意識較強的學科,而學生的主觀意識普遍來自于生活實踐。因此,美術教師可以從生活體驗出發,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文化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人文情境之中,去鑒賞和感悟美術作品,促使學生形成獨特的見解和體驗,去合理地評價作品,逐漸塑造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例如,在講授《用心體味建筑之美——探尋建筑藝術的特點》時,本章節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建筑藝術的特點以及概念形成正確認知,讓他們懂得人類生活與建筑藝術的關聯性以及建筑藝術的諸多偉大成就,從而推動其思維的理性化發展,促使其逐步懂得如何以理性化的思維去看待建筑藝術。因此,美術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或者接觸的建筑,通過各種圖片和錄像。比如,教師可依據信息技術之便,展示蘇州園林的影像片段,讓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得到極強的刺激,讓他們能夠立體化地感知到建筑藝術的科學性,促使其審美素養得到良好的培養。
在現代化發展的今天,美術教師也應積極地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強多樣化教學資源的滲透,讓學生接觸不同時代和背景的作品。因此,美術教師要從藝術的角度,去搜集審美鑒賞的材料,使學生能夠在歷史文化中,了解一些歷史事件、東西方文化差異等,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審美視野,提高學生的鑒賞品位與水準。
例如,在講授《新藝術的實驗——西方現代藝術》時,教師可引入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讓他們能夠真正接受和了解到國外現代主義繪畫,推動其鑒賞觀念的轉變。因此,美術教師可指引學生欣賞畢加索《牛的變形過程》,用視覺藝術的語言去表達對作品的感受,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具象、意象和抽象的藝術現象。從而,培養學生欣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正確審美情趣。
綜上所述,基于多元文化語境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能夠推動學生審美情趣的健康化塑造,增強學生的藝術鑒賞和感悟能力。通過美術教師合理選取的鑒賞作品,并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能夠用視覺藝術和角度,去欣賞和理解藝術作品,對學生進行美感的訓練和熏陶,促使其美術素養以及綜合能力得到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