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哲
學書法為什么要先從楷書學起呢?因為楷書首先結構端正,字形平穩。這也是中國漢字的特點,是寫字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才可以講究書法中的其他變化,才能再講究書法的神韻。所以,學習楷書書法關鍵要掌握它的結構。每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結構支點。而我們要寫好毛筆字還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規律。比如初學時,要注意字形的要領,如內緊外松,穿插避讓等方法,也要注意寫字時的重心平衡。在書法藝術中,最初人們都是從字的空間結構先去學習和認知的。在書法學習中,由于很多人對字形結構的誤解,書寫時的不正確姿勢,導致書法學習中出現了很多問題。
我們寫楷書總要先了解楷書的真諦,才能寫出它厚重古樸的氣息,避免寫出的字柔弱無力沒有精氣神,落入俗套。有的人剛開始學寫楷書時,連怎么握筆,怎么下筆都不知道。看別人寫得好,心里想著這么簡單,不就和平時寫字一樣嘛!我寫出來應該也差不多吧,結果就寫“一”也寫不出來,寫出來也是歪歪扭扭慘不忍睹,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就更談不上要寫出書法的其他精髓了。
要想把楷書寫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還真的需要智慧。比如寫“大”這個字,要注意寫捺畫的位置和角度,要注意它的處理方式。一般寫這個字,捺的下筆是從橫和撇的交叉點處,或者從附近下筆。在日常的書法寫作過程中有很多初學者都希望能夠將楷體字寫到極致,這種追求極致的過程自然無可厚非,但是楷體字藝術表現并非是死板的,而是通過意象上的平衡達到書法藝術的表現效果。只有形沒有神,會讓人覺得呆板、靜止,不能算藝術。
真正的書法藝術,不僅要求形式上的完美同時還要進一步求得其形態的生動、活躍,達到一種“靜水流深”的美學境界。如果楷書寫得不雄勁、結構寫得不大氣、線條寫得也不柔韌,那就該好好再深度學習研究一下了。要想學好書法,尤其是楷書書法,我們就要從最基本的下筆和字形結構開始。每一個字的每一筆之間的結構、方向、大小、遠近等。
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要端正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一般學習書法是從臨摹字帖開始,特別是楷書的學習,很重視筆法的練習。例如線條的質感、字形的立體感是衡量書法字體寫得好不好的標準。一幅書法作品應該有生命力,這樣才有生機盎然的效果。要達到至高的藝術境界,就要通過高度的用筆技巧表現,所以線條的訓練是書法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楷書看起來平淡規整,實則字形中卻千變萬化。寫過楷書的人都知道,臨帖時,自己覺得結構已經心里有數了,覺得就跟平時寫字差不多嘛,但寫出來的字卻和自己想寫的完全不一樣,與原帖差得更多,這一點是最難把握的。這就是楷書不好學的地方。每個筆畫之間的位置、長度、傾斜角度等都要恰到好處,挪到一分則姿態全無。楷書的字形剛勁、線條柔美、結構多變,沒有一點是好學的。這就是楷書的妙處。
一般漢字都有其特定的形態。筆畫的長短疏密、偏旁的大小高低,都有一定的筆法處置,雖然書法形態萬千,書家風格不一樣,但是楷體書法總體來說講究“中正平和”。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楷體字的書寫要和做人一樣,橫要平,豎要直。橫平,是寫字時要橫畫平穩,不是要寫成水平的意思。一般是寫橫再向右上斜,在書法上這叫“取斜式”。“豎直”是說豎畫要挺勁,也不是要垂直的意思,當然楷書還有其他很多的寫法。楷書的功法著實是讓人感嘆!
此外,在楷體字的書寫過程中除了要掌握好基礎的筆畫書寫技巧,還要掌握漢字的字體結構,也就是各筆畫之間、各部分之間的大小、方向的比例關系,這也是楷書書法中很重要的。
楷書一樣也可以表現人的性情。而它更多表現的則是恬淡素雅、含蓄內斂、趨于靜態的情感,讓人感覺靜旎溫和。我們在學習書法過程中,通過學習毛筆的運筆和字的造型,來寫出不同的作品。與其他國家的文字文化不同,中國漢字由于其字體具有多樣性,導致書法作品的風格也不盡相同。由于字體外在表現上的差異,每種字體表現出的藝術張力也不同。在書法作品中,每幅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風格,而作品的風格不同,也充分體現出各家之長。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壓力增大。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流傳下來的精神至寶。學習書法既可以動中求靜,也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緩解人們的精神壓力,所以得到很多人的青睞和認可,人們都在爭相學習。社會和學校也出現了很多書法培訓班,書法學習從娃娃抓起,書法也逐漸成為了人們的必修課。
不管是楷書本身的結構動態、書法平衡,還是楷書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和不同的領悟,我們都應合理運用和領會。在日新月異的書法藝術洪流中,積極學習并弘揚傳統書法知識,對我們祖國的文化傳承也有著深遠且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