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曉燕
安全教育歷來被人們所重視,然而,幼兒安全隱患在幼兒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如果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判斷能力,就有可能導致意外,對幼兒造成一定的傷害。
由于學齡前幼兒年齡較小,他們防護能力薄弱,往往無法妥善處理意外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幼兒安全意識淡薄,常常會做一些可能傷害自己的事情。比如,無安全意識地接近危險區域,如電梯口、馬路邊、窨井蓋、陽臺、開水瓶、農村機井、水塘等,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此外,幼兒分辨能力較弱,經常把一些有毒有害異物放入口、鼻、耳中,有些甚至需要醫生或消防員幫助才能脫險,對身體造成較大傷害。
在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上,要求老師從觀察學生的言行做起,與幼兒多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對安全意識薄弱的幼兒,要及時加以引導,要利用生活化的語言,讓幼兒明白他的一些行為是錯誤的、危險的,應該及時改正。不能一味地指責和粗暴地訓斥,那樣會引發幼兒內心的反感。比如,在上下校車時,老師發現有幼兒沒有安全意識,下車就跑,根本不看周圍是否有車。此時,老師要及時與幼兒溝通,并告訴他,路上的機動車非常快,也非常有力氣,要是被車子碰到,就會比打針還疼很多。以此來告誡孩子,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并及時與父母溝通,讓他們也加強對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
現實生活中,部分家長安全意識淡薄,專業知識匱乏,教育方法不當,對幼兒的自護能力培養意識不夠重視,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缺乏與孩子的溝通。更有甚者,許多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或出差,把幼兒交給爺爺奶奶照顧,自己對孩子根本不了解,更談不上有效的安全教育。爺爺奶奶往往對孩子愛護過度但教育不足,因此助長了幼兒的危險行為和不良習慣。如經常報道的幼兒墜樓事件,原因是家長的安全意識淡薄,對幼兒的監管不到位,將其一人獨自留在家中,釀成無法挽回的悲慘后果。
父母作為孩子的主要監護人,要及時對孩子加以引導和監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安全教育。但實際情況卻是,有些幼兒父母往往因為自身能力不足、知識匱乏等,造成安全教育意識薄弱,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足。作為父母,應該更多與幼兒園老師接觸,了解孩子的近況,提高自己的安全教育能力。此外,父母也應多參與幼兒園組織的各類親子教育活動,與孩子一起學習,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幼教的開端和基礎,同時,幼兒園在幼兒安全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幼兒園教育將失去基礎,無法開展。沒有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幼兒將很難接觸到系統、全面、專業的安全教育。因此,在幼兒的安全教育上必須家園合作,提高幼兒安全意識,加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在家園合作方面應發揮主導作用,定期舉辦家長會,對家長宣傳正確的幼兒安全教育知識,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的工作進度和自己孩子的在園情況。只有家園統一協調,溝通順暢,才能合力做好幼兒的安全教育工作。
幼兒園作為幼兒生活的最主要場所,要在安全環境的創設方面更加注意。只有精心創設的園區環境,才能對幼兒產生最大的安全保障。比如在幼兒園的樓梯口、轉角等位置貼上明顯的安全標志,下雨天在過道上鋪上防滑墊,將電源開關或插座安裝在離地面較高的位置,使幼兒不易觸碰。室外兒童活動區域內的器材要及時維護,每年因為器材老化等造成的幼兒傷害時有發生。
此外,除了幼兒園安全環境的精心創設外,社會也要給幼兒創造更加安全的成長環境。如對侵犯幼兒權益的違法行為加大監管與處罰力度,對幼兒經常接觸的食品、玩具等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劣質食品、玩具等流入市場,全力避免因此而產生的潛在安全隱患,有效保障幼兒安全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