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庚 衛路兵
(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甘肅省科技評價監測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00)
建筑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行業的基石,是施工企業各項工作的前提。近年來,國家的監管部門對建筑施工安全的監督力度持續加大,完善了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進行了隱患排查整治,建筑施工安全總體穩定。但由于我國龐大的建筑規模,工程數量持續增高,安全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時有發生,導致我國建筑業的安全生產形勢一直十分嚴峻。
目前,國內眾多學者在不同程度上對安全成本都進行了研究,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成本的概念尚無統一定義。安全成本較成熟的概念來自于《現代安全經濟理論與實務》一書,安全成本是為實現“安全”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的總和。“三力”是衡量安全成本消耗的重要尺度。
1)復雜性
安全成本的投入反應在建筑施工各階段,起初看起來會增加施工單位的總成本,但是安全成本產生的效益是通過降低事故的發生,減少事故的損失來表現。它不僅可以為施工企業帶來直接效益,還能為施工企業帶來潛在的長久效益。安全成本產生的效益具體反應在長效、功能、隱藏、及時等特性上,從另一角度體現了安全成本的復雜特性。
2)持續性
安全問題與安全成本緊密相連,保持性安全成本需根據工程需求、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不斷地持續性調整、投入。建筑施工安全成本的投入有眾多因素的影響,如工程規模、工程技術、施工風險等。
3)滯后性
保持性安全成本投入所產生的效益具有滯后性。保持性安全成本投入的目的是以預防為主,盡可能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只有工程事故發生率越小,保持性安全成本投入效益才越明顯。
根據國家安全監督總局及中國建筑業發展研究報告給出的數據,對10年我國建筑施工中事故發生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2009-2018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始終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居高不下。10年間,我國就房屋市政工程事故的發生數量進行了統計,共發生事故約7709起,其中,2018年發生1732起。從大量數據分析結果來看,我國建筑施工安全成本的投入必須重視,降低建筑施工事故的發生依然嚴峻。
1)管理模式被動,成本投入不足
目前,我國建筑市場管理的不夠規范,建筑業從業人員普遍綜合素質偏低,安全管理意識薄弱,導致安全意識不高,在施工企業大部分管理層,都是亡羊補牢的策略,事后補救的被動模式和方法讓建筑施工的事故居高不降。加之,建筑業整體利潤不高,根據2009-2018年分析數據來看,產值平均利潤一直在3.5%左右徘徊,相比其他行業利潤偏低,安全成本投入無法保障,制約建筑業良性發展。
2)缺乏安全成本理論認識,管理體系不健全
一方面,建筑施工的安全成本的理論認識十分重要。施工單位對安全成本的規劃和配置不盡合理,很少考慮安全成本投入本身也具有生產力,安全成本的投入如能投到應投的地方,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效益,減少事故的發生,工程整體效益也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建筑施工單位沒有完善的安全成本管理理論體系,從已有成熟的生產經營性成本管理的理論、方法、模型等尚難借鑒。
3)安全成本研究成果沒有較好應用于施工中
從研究管理視角看,參與施工安全成本管理的組織(包括政府部門、施工單位等)對安全成本研究成果認識較淺,在實踐中屬于被動管理,缺乏科學的成果借鑒。
運用科學的管理模式、構建安全管理系統,樹立管理層“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提升一線作業建筑工人的安全保護意識。在安全成本投入上做到先預防后補救,安全成本的投入必須符合建筑施工預算比例,無論安全成本隨著投入的方向、數量、方式等變化而變動,也要保障安全成本費用基本的充足。
建筑行業是國民支柱產業,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加之建筑行又屬于高危行業,因此加強建筑施工單位的安全成本投入的監管力度,構建安全成本投入的管理指標體系是降低事故發生的關鍵。此外,在以往會計核算中,安全成本的數據收集只能從其他成本核算的條目中進行挖掘和收集,沒有獨立的成本條目,因而建筑施工單位應該建立標準化的安全成本投入體系,方便安全成本的核算與管理。
當前,可以從各大數據庫找到關于建筑施工安全成本的大量文獻,但確定運用到工程中的文獻很少,或者說無法找到正確的文獻匹配數據。因此,從工程活動和要素配置入手,通過以往案例假設驗證的方式進行初步效果驗證,從中找到可以相匹配的文獻,看現有研究成果能否使用于施工單位的總安全成本中,目的是優化建筑施工單位安全成本的投入配比和數量,提升安全成本投入產出效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進施工中安全與生產的相互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