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紅霞
(萍鄉市衛生學校 江西 萍鄉 337000)
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人們逐漸步入全新信息化時代,在這種背景下,教育和學習方式發生巨大轉變,促使我們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尋找更好的途徑。目前我國醫學教學仍處在單純知識傳授階段,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急需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進行教學改革。為更好解決這些教學問題,扭轉醫學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的局面,一些教育研究者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PBL教學法作為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到隱含與問題背后的知識點,形成解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外科護理學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神經學專家麥克馬斯特創立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即PBL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理念,并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具有復雜問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之下,通過自己研究或與學生討論的方式去分析和解決教師創設的問題,并發現和理解問題背后所蘊含的理論性知識。這種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的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人際溝通技能,對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具有獨特作用。PBL教學模式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發現問題然后自主解決,而是讓學生真正深入到教學情境中,結合所學知識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努力打破原有知識的界線,不斷深入理解和探知問題。對外科護理學而言,應用PBL教學模式能有效轉化教師角色,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變為教學引導者,不但減少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還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從而達到理想的專業課程教學效果。
在PBL教學法中分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就目前分組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存在各小組人員分配不合理現象,教師為節省教學時間較多采用按照成績分組的方式,這種分組方法不利于PBL教學法的實施。分組教學更加重視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若小組成員之間能力水平相差較大,教師教學工作將很難進行。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前,可先進行能力測評,全面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和能力,并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合理進行分組,保障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形成相互促進的關系,為更好的實施PBL教學法打下基礎。以學習傷口換藥拆線為例,為便于學生之間配合,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保持六名左右,一方面滿足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和配合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夠在組內形成帶動學習的關系,幫助學生實現共同進步和成長。然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了解,讓學生掌握課本內容的基礎性知識,為接下來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引導作用,合理設置和提出教學問題。首先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前,要根據課程重點內容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其次教師應在開展課程之前將教學案例發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對重點知識進行理解,并具有充分準備時間,對教師所要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教師所提出教學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理解和記憶的同時,提升學生自主研究和學習意識。例如在進行急性闌尾炎患者護理時,教師可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急性闌尾炎患者具有什么癥狀?”“進行急性闌尾炎護理時應遵循什么原則?”“注意哪些護理問題?”等,以這些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逐步進行急性闌尾炎護理知識的掌握。通過這種問題驅動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形成更具靈活性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欲望的同時,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討論是實施PBL教學法的重要環節,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問題討論時間,在學生得出問題結論后,教師可有序安排各小組進行發言,發表不同小組對問題的看法,若學生在得出結論時產生較大分歧,教師要做出合理判斷,解決學生之間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在學生發言之后教師可提問其他成員對問題進行補充,并要求學生詳細介紹組內成員討論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為學生交流提供經驗,更好的實現相互學習和相互促進的目標。在所有小組匯報完成之后,教師要對學生整體表現進行總結和點評,針對學生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和下一步學習要求,對完成度較高表現較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和動力。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此階段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自我評估學習方式和情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清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助于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從而達到良好自我學習效果的目的。
總而言之,PBL教學法的應用能夠突破傳統教學的限制,利用問題驅動的方式彌補師生互動不足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課程重點內容,節省教學時間的同時提升教學成效。PBL教學法的應用對外科護理學教育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對此廣大醫學教學者應積極進行教學實踐,促進外科護理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