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旺忠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首先需要教師營造人文教育環境,真正讓人文素養變為具象化的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更有力地滲透人文素養,使得人文素養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部分。比如,教師布置具有文化氣息的教室,在墻上粘貼古代名人的照片和生平簡介,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與此同時,也可以在班級板報上增添人文內容,讓學生在制作板報的過程中加深他們對人文素養的理解。
此外,也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如《弟子規》《論語》等課文,組織學生開展每日朗讀活動。通過營造濃厚的人文教育環境,從古文中學習人文知識,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的提升。
中職生處于青春期階段,他們的情緒不是很穩定,且具有叛逆心理。要想更好地將人文素養滲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培養他們的人文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接受人文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有趣的歷史故事,以播放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建立直觀的印象,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
比如說,中職學生大都對《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比較感興趣,因此,筆者在講解課本知識的過程中,會有意識地加入三國中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也學習歷史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
此外,筆者還將《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這兩本書進行對比,兩者的區別在于《三國演義》重在寫故事,而《三國志》旨在記錄歷史。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語文課堂,一方面提升了學生人文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師生關系搭建了平臺,使得人文素養更好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
中職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蘊含人文素養內容的課文,包括文言文和古詩詞。教師在教學期間,為了更好地體現歷史文化內容的教學價值,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人文知識的意識,使其自覺總結課本歷史文化內容的習慣,以此來幫助他們獲得人文素養的提升。
首先,以誦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古詩詞和文言文中的韻律美,強化他們對內容的理解。
其次,筆者帶領學生字斟句酌地分析語言的運用,探究語言背后的意義,使學生感受古文在內容表達上的豐富性,強化學生對漢字的理解。
最后,筆者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建立他們古文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對于中職生而言,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有限,對人文素養的理解僅停留在表層認知上,對于人文方面的學習內容既不排斥也不主動學習。基于此,筆者為學生開展人文實踐教學活動,讓他們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到人文素養的教學功能和價值,強化他們的人文素養意識,使其自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例如,筆者在課堂上開展“成語接龍賽”“我愛中華詩詞”等活動,以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為他們創設參與人文學習的契機,這也是對其文化底蘊的考察,使其意識到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師應在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時,注重情感教育,通過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增強學生的語言綜合學習能力,促進其語言素養的全面提升。中職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夠完善他們的人格,提升他們的思想價值內涵,而且還能使其更好地面對職業生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人文素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為語文課堂注入新鮮血液,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