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河北省張家口市經濟開發區下小站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我們和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共同走過的這些年里,深深體會到這次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長遠性。它是一次寄予人類科技發展希望的改革,是一次讓孩子感覺到科學不那么遙遠,可以摸得到,看得見的改革。同時更是一次對小學科學教師自我挑戰的改革。
下面我想就以下幾個問題,談談自己點滴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共同探討,還望得到大家的指點。
科學課程改革首先是教師教學理念的改革,它是教學方式改革的關鍵。我們現任的小學科學課教師基本上是由“學科教師”向“科學教師”跨越而來,還有的是兼職教師,大部分沒有參加過正規培訓。據調查,他們的現狀是:多數年齡偏大,整體素質偏低,流動性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這種狀態直接影響了科學課程改革的發展。科學課程對教師的科學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缺乏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缺乏一定的方法,那么科學課程標準的落實也會受到影響,科學教師要變單一的科學知識化傳授為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變課堂為本的教學為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變教師訓練為學生自主研究,經歷的探索過程。
多年來的課程改革與實踐探索中,我們小學科學課教師的自身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也有共同關注的幾個問題。
大部分農村科學課教師沒有參加過培訓,也可以說沒有見過標準的實驗操作。能夠完成實驗的教師也存在操作不規范的問題。
在實施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科學課教師的知識儲量,與課程發展有一定的距離。《標準》要求科學教師不僅要精通教材而且要駕馭教材,通曉科學學科涉及的各個領域的知識,了解科技發展信息,立足科學發展的前沿,及時攝取科學知識。新課改為學生提供了自行探究的平臺,使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隨時可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此時,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或一個觀點,可能會給課堂帶來生機,也許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同時也是大家共同觀注的熱點問題。它把師生共同帶進一個輕松的探究空間。然而,在這個空間的背后,我們的教師付出了太多的汗水,有的教師自己能做課件,但花費好多時間。有的課件是別人做的,拿來用,還用不
太好,直接影響教學活動。因此我們小學科學課教師必須提高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的能力。特別是農村教師學習培訓的機會太少,直接影響課程改革前進的步伐和教師整體的素質的提高。
小學科學教學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專業教師。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科學課程改革發展。目前,市直和村級中心校基本能配齊專職教師,村級小學沒有專職教師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兼職教師沒有精力去鉆研教材,分析教材,直接影響教師自身素質提高,何談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活動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教師是通過一個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參與活動之中,獲得感受,體會并內化,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和鍛煉。探究活動離不開一個個實驗,然而能夠在實驗室或專用教室上課的學校比較少,大多數的探究實驗都是在課堂上完成,影響探究的效果。
教師或學生實驗用的資料包以及詳細的教學掛圖或標本照片對科學教學非常重要。此外,與教學有關的參考知識內容再豐富一些,科學課程包括內容太多了,就目前教學設施難以查閱。如果不是和教材配套而來的資料,農村教師很難看到這些內容。
提出問題在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中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問題也許是教學形式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個新的問題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大家知道,一切探究源于問題的提出,提出一個適當的問題,是使認識活動向著有效的方向發展的關鍵。那么怎么由提出一個適當的問題提升到制訂一個研究的方案呢?是小學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如果問題提的適當,即可節省時間,又可使探究活動更精彩。如果問題提的不得當,太多或內容太分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容易把學生思維帶入誤區,使探究活動不能順利進行。既要鼓勵學生敢想、敢問,又要引導學生會想、會問。有效利用好四十分鐘,讓四十分鐘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新課改文化已經形成的今天,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用我們的智慧去創造小學科學教學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