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超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左衛鎮喬家房中心校,河北 張家口 07618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趣?對小學生來說,要靠教師不斷創新課堂教學藝術,善于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挖掘具有吸引力的“趣點”,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懷安縣左衛鎮喬家房中心校從事多年小學數學所積累的經驗談一些認識。
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來講,枯燥無味的教學很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學中適當滲透一些諸如猜謎語、聽故事,小幽默等類型的趣味知識,并緊密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學數學第四冊“小時、分、秒、的認識”時,盡管應用了鐘表教具,進行了實物演示,但就是我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怎么辦呢?剛好一名學生要小便,全班騷動。“你去吧”。我在同意他去衛生間的一剎那,突然有了好主意,故裝神秘地小聲說道:“同學們,請你們看著墻上的鐘表算一算,他這去一趟衛生間浪費了我們多少時間?”學生們頓時興趣大增,馬上付諸于行動,一分一秒地進行了統計。該學生回來后,學生紛紛匯報他所用的時間,但是結果不統一,學生們感到很奇怪。我問道:“你們是怎樣看時間的呢?你們想交流嗎?”就這樣,在學生交流中相機教學新知······然后 又根據書本四幅插圖,編出一個小朋友是如何愛惜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故事。這樣很自然地使學生認識了鐘表,小時、分、秒,同時又及時地向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學生學習情緒也自然高漲。
飛速發展的多媒體技術,以其神奇的動態模擬系統營造了身臨其境的情境而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從而為枯燥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例如使用《幾何畫板》這個數學教學軟件實施教學,就把教學的重難點輕而易舉的突破了。該軟件功能強大,能方便地用動態方式表現對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創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如對“軸對稱”概念的講授,教師可以先利用幾何畫板制作一只會飛的蝴蝶,這只蝴蝶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讓同學們根據蝴蝶的兩只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就理解“軸對稱”的定義,并受此現象的啟發還能舉出不少軸對稱的其他實例。在這種通過實驗的方法中學習,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認真觀察、主動思考,并逐一找出對稱點與對稱軸之間、對稱線段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
教學是藝術性的勞動,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恰當的姿勢和手勢、巧妙地設計各種啟發式的問題,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數學語言,無論在復習舊知,還是導入新知時,都應注意巧妙地設計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例如,在講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們可先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用求相同加數的和的加法計算,另一組學生用乘法計算,通過進行計算比賽,從而提出使用乘法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結果,同時讓學生發現這樣連加多麻煩,自覺去尋求一種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即思考: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什么方法計算要簡便?當學生認識到用乘法計算簡便后,老師又提出2×3 讀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 讀作什么?表示什么意義?乘號前面的數是什么數?乘號后面的數是什么數?結果叫什么?通過層層設問,就能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發展。
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很強,教師就要根據這一特點,采取嘗試性練習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第九冊“分數化成小數”時,先讓學生用除法把4/5、7/8、2/3、13/22 化成小數,學生在計算中發現4/5、7/8 轉換起來比較容易,而2/3、13/22 就比較麻煩,此時我相機指出問題,什么樣的最簡分數能夠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最簡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我們能不能進行除法計算,從中找出規律來呢?由于學生通過練習,急于尋找規律,學習積極性就高漲,興趣就大增,教師可就勢引導學生觀察分數化成小數的幾道算式,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出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對于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 、生動、給人印象深刻。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我在講“同樣多”的概念時,先將兩隊小朋友進行拔河比賽的情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從畫面的觀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由于學生喜歡拔河比賽之類的游戲競賽活動,所以學習就感興趣。在講“比多(少)應用題”時,我事先用白、黑紙版各剪兔子紙型 14 個和8 個,教學中運用教學絨板,將這些教具進行貼示,從貼示中說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 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在初步建立起這些概念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進行了拓展訓練,就是依據圖示或自己動手擺圖形來說明“同樣多”、“多多少”、“少多少”這幾種情況。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應用題的有關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和愛好。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生數學素養的能否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數學學習興趣的程度。因此,我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善于創新“激趣”策略,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努力提高素養,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