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圣涵
(河南省鄭州愛中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法學方法論在法學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法學界中著名的法學家都是法學方法論的實行者,除了身體力行的落實法學方法論,還是引發法學思潮的主要人物。我國法學者一直重點研究法學方法論,但是由于受到種種限制,無法得到全面有效的研究,從而無法推動我國法學的有效的發展。
法學的主要目標是充分挖掘規范內在的一體性和一一關聯,而且對其根據不同的案件事實進行具體化。我通過向老師請教,了解到目前法學方法論在我國大多數定位于法律實踐,但是也不能籠統的將其作為解決法律問題的規則。我國并不缺少法教義學傳統,出現這種認識會到對我國在進行司法實踐的時候出現很多消極的影響。法學方法論不單單擁有工具價值,還能夠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引導法官進行公平公正的判決。
法學方法論并不是法哲學。雖然法學方法論屬于規則和方法,其研究的對象是司法適用。從而是不能將其進行哲學化。通過我自己在網上搜集查閱相關資料,我懂得了法學屬于富有實踐理性的學科,主要是通過規范將價值落實在事實上,做出又說服力的判斷。因此法學方法論應當定位為通過對法律解釋、價值判斷等法律適用的一般規律進行總結和歸納,并運用在裁判活動中,有效確保法官能夠依法公正做出判決的學問。
(一)法學方法論如何確定法律規范。
第一、選擇標準的法律規范。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從而需要依托法學方法論的作用。我國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若是不依附法學方法論,單憑自身在錯綜復雜的法律規范尋找困惑,很容易就會產生大量糾結的想法,無從下手。第二、對具體事實的適用在法律中都能夠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法律規則,并且是惟一的,明確的。通過我自己在網上搜集查閱相關資料,我懂得了法律屬于對社會規范的總結和歸納,法典上的內容具有一檔的抽象性,并且得到大量的使用還有一定的技術性語言,若是缺乏法學方法論。則很難對其進行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二)法學方法論怎么確定要件事實。
在法律使用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規范都是事實進行連接,只是和其中一些要件事實產生連接關系。據此,法學方法論能夠有效的確定要件事實。第一、法官需要在大量的案件事實中得出和法律規范相對應的要件事實,若是沒有依附法學方法論則很難保證要件事實的準確性。第二、法官在大量的案件事實中把法律規范連接的要件事實進行系統化處理,這需要充分運用法學方法論。
(三)法學方法論怎樣確定案件實施和法律規范之間的有效連接。
想要得到案件事實和法律規范的有效連接,即在多個法律規范中尋找最適合的法律規范,并且還要確定適合案件事實的法律規范的事實構成,最終才能夠得到最為適合的裁決。充分引進法學方法論能夠有利于裁決的公平公正。
(一)由于立法者過于理性的限制性,導致無法得到健全的法律體系。并且法律概念也是模糊不定的。法律概念具有法律的價值評判,擁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不確定性。因此,法律規范中的構成要件并不會對生活中各個客觀事實進行事無巨細的解釋,它只是一種事實模型,對客觀事實進行類型化和抽象化。就算及時對法律漏洞進行補救,得到裁決的結果。可是法律漏洞口采取的補救方法是憑借什么?是否存在正當性?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
(二)事實認定總是模糊不清的,畢竟事實屬于案件發生時候的情況,案件還原也只是大概的做法,并不是安全有效的。我通過向老師請教,了解到應當采用具體的語言表達出對事實的判斷。可是這需要較好的思維能力,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在表達的時候就會出現不同的地方。這樣在陳述事實的時候則會轉化為陳述性命題,導致其在陳述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觀臆斷,影響了事實的客觀性。據此,對于事實的真實性,認識的正確性以及形式上是否合理都需要得到較為全面的分析和討論。
(三)案件事實和法律規范之間不是自然形成的連接。這已經不是能夠單純依靠立法目的采取法律解釋就可以結束的,也不是根據前提推導出法律推理結論的簡單邏輯推演過程。而是一個蘊含多個因素擁有復雜性質的邏輯思維過程。法官個人的專業素養、道德修養、從業經驗以及價值取向都會影響到案件的判決。尤其是在疑難案件中由于規則和確定案件事實各個方面的原因,導致無法合理的適用法律。
目前,在我國,法學方法論需要解決怎樣把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的問題,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進步。作為一名學生,我也應當積極主動的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學知識,形成良好的法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