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光
(廣西崇左市江州區那隆鎮中心小學,廣西 崇左 532208)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所謂語文素養其實就是學生有較高的聽說讀寫能力,能認字、會讀書、寫作文、會說話,并將這些能力恰當地運用于生活之中。這些能力的外在表現就是學生可以主動思考,知道運用工具成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學習就是有趣有意義的,也是目前小學教學要重點培養的。說到小學語文的學習,不得不說的就是課前預習。有些教師可能會質疑預習的必要性,畢竟小學的知識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預習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是極其重要的。
只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才能積極地去實踐并持之以恒,最終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課前預習對學生、對教學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預習能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預習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必須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而預習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正式上課之前,學生主動熟悉課本內容,進行簡單的說讀寫,能夠初步理解所學的內容。當這種行為堅持下去,慢慢就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有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會獲得很大的提升。
2.預習能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學貴有法,學習是需要掌握方法的。小學生剛踏入學校不久,還停留在以前隨意學、簡單學的階段,對于專門高效的學習方法還不了解,更不會運用。所以,教會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教師的重要職責。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掌握系統的方法,學會運用工具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種對學習方法的認知和實踐對學生今后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關系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由于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課前預習,對于新課中的一些難點學生已經嘗試自己解決并基本掌握了,對于嘗試后沒有解決的問題會記憶深刻,在課堂上就會格外注意教師的講解。如果還沒掌握,課下可以有針對性地向教師請教和練習,直到把難點解決了為止。這就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課前預習若想取得理想的成效,則需要把握預習的時間。合理地安排預習時間,可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學生課前預習要想達到最佳效果,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會較為深刻。如果新課內容難度大,就要多花一些預習時間;難度小,則少花一些預習時間。學生在預習時,還要確定重難點,對自己認為比較容易掌握的知識,可少花費些預習時間;對難度較大、自己難以把握的內容,可通過閱讀專業書籍、上網查資料等進行學習;對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予以標記,并在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做好筆記。也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的課程內容,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既然是預習,就要從新課程的全局入手,發現和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進行思考。在教師講授新課的時候學生進行重點學習。
朗讀對語文學習非常重要,它能刺激大腦,有助記憶,對語感的形成有幫助,甚至還能提高寫作能力。所以預習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在朗讀的同時找到文章的重點字詞句,感悟文章中心思想。通過讀,學生不僅能夠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技巧,而且可以從中發現問題,從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教師應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丟字、不讀破句子,并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而在讀中悟理、悟情、悟法,發現問題。
預習是一項需要調動全身感官進行協作完成的事情,要眼口耳手并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比如朗誦時可以在文中圈出重點的字詞句,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如用橫線標出生字、生詞,用著重號標出關鍵詞語,用波浪線標出重點語句或中心句等。具體符號可根據個人習慣確定,但要相對固定。在預習中,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要及時記錄下來。而很多學生往往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愿再花費時間去自查、自找、自問,養成一種懶散的學習習慣,還有的學生不會提問題。為此,首先,教師必須給學生講清道理,使他們懂得: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然后,教給他們提問題的方法,如結合文章的標題提問題,根據課后題提問題,結合文章的中心句提問題等。最后,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在書上標注出來,看誰提的問題最多。
因為是新知識,學生在預習時難免會遇到很多不懂的生字詞。因為有難度看不懂,會讓部分學生產生挫敗感。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就格外重要。教師要耐心地鼓勵學生隨時查閱字典,了解生字的讀音、字義、例句等,還可以運用網絡搜索掃除學習障礙。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而且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將不懂的內容手動記錄下來還能加深理解,積累素材,豐富所學知識。
“學而不思則罔”,學習要善于思考,在預習時也要進行深度思考。思考這篇文章寫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什么樣的作者情感,跟以往學過的知識有哪些關聯。思考中確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難點,這恰恰是自己聽課的重點。還可以結合文末的思考題進行簡單的練習。這樣上課時就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加深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彌補自己的不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合作探索,預習的過程就是思維流動的過程,預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必要途徑,使學生受益一生。教師應認真輔導并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激發學生逐步走向自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