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膳房堡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261)
教學實踐證明,小學數學思維中最可貴的品質是創新性思維。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養山區孩子的創新技能呢?筆者結合自己在萬全區膳房堡小學從事多年山區數學教學所積累的經驗,認為應該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教學中積極創設創新氛圍,使學生經常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學習的愉悅,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潛能。
(一)操作實踐。我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一節時,發現學生急于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此時思維已激活,我立即要求學生每人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紙板,我相機引導:看哪個小組能利用手中的紙板,把它們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學生開始動手拼擺,有的小組用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當學生各自說出自己的拼法后,我提問:“你所拼成的圖形的底、高和面積與其中一個梯形的底、高和面積有什么關系?根據它們之問的關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各小組的同學通過觀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教師點撥下的學生自主研究活動扎實有效,使學生的思維以及動手、觀察、思考、協作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二)引導質疑。學生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在教學中就要從學生好奇、好問的特點出發,積極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敢于發表新見解。例如和學生一起探究“比的后項為什么不能為零”;比、分數、除法間的三者關系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當于”;為什么異分母分數加減時要先通分…問題一提出,同學們探知興趣濃烈,思維活躍,發言就更加積極,比、分數、整數和比例間的關系就一清二楚了。在這種情況下,同學們的主動性發揮了,好學、善學、樂學的勁頭也就更足了。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開放性問題就是要在答案不是唯一的前提下,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的獨創想法,這樣的提問有助于激發的發散性思維培養想象力。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一課時,為了考察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我出示這樣一個長方形,并提出問題:誰能看著這個長方形,說一句有關分數的話?聽了我的提問,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不僅體現了紅、藍、黃色部分各占長方形的幾分之幾,還體現了三部分之間的關系。學生的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開放式提問的特定條件下才能產生。這種提問考察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數學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只有把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才感到親切、真實。例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先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讓學生感知“圓”,再通過多媒體演示幾只猴子騎著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輪子的自行車賽跑的情景,開始讓學生猜測誰跑最快,然后動畫演示賽跑過程。結束時讓學生探究為何騎圓形輪子的猴子跑第一,從而讓學生弄清輪子為什么做成圓形的道理,使他們感到學習數學很有用,自發產生一種探索興趣,萌發出一種強烈求知欲和創新意識。再如教學“體積的計算”時,專門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把一個不規則的物品擺在講臺上,要學生求出它的體積是多少? 全體學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紛紛議論,總不得法,我相機啟發,學生終于悟出了可以將這個不規則的體積轉化為規則的體積,即用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容器盛一些水,將物品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蘋果的體積。以此類推,一次掌握了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計算技能。這一設計不但使學生提高了運用數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使學生思維更趨于活躍,充分激發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山區的學生也有創新能力和欲望,這就需要我們取有效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在教學中總要設法為學生創設創新的機遇,并注重使各個層次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例如在教學“20 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節時,當進行到綜合練習這一階段時,為體現“溫故而知新”,我讓學生自己編題。學生們都迫不急待地要講出自己編的題目,我趁勢將這些題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組完整的綜合練習題。學生們計算著自己編出的題目興致很高,對于學習稍差的學生,我在重點輔導時適當降低難度,并多給予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和多種鼓勵,慢慢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他們逐步感覺到“我能行”。又如我在教學高年級時,讓學生創作數學墻報。墻報的內容可以是自己談學數學的體會,平時的錯例,趣味數學等。這些工作由小組合作完成,他們共同設計,抄寫、排版、美工各有分工,在完成一期墻報編制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內容可讀性,趣味性,又要考慮排版新穎、巧妙,整體效果別具一格,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有助于培養創新意識,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態下,誘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同時積極挖掘教材中的潛在樂趣,變苦學為樂學。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小組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在小組學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發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嘗試探索,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性格特征,促進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適應環境變化的創新個性品質的形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山區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只要采用科學的教法,積極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幫助學生從“學會”成功走向“會學”,同時我們教育教師端正思想態度,一切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方式出發,講求科學,促進和諧發展,充分發揮他們主體作用,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