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開顏
(遼寧省沈陽市沈陽青松中學,遼寧 沈陽 110000)
高中化學實驗課程屬于化學必修內容,對于學生理解化學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化學教學中穿插實驗教學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生可以系統的理解化學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流程,這相當于將理論知識進行了延伸,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也使學生掌握了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如何做才能發揮出實驗教學的優勢呢?以下是筆者自己的體會。
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1]雖然讓學生觀看教師操作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但是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能更好的觀察實驗現象,并且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可以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成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比如,我們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效果的知識的時候可以開展一個氣球實驗,并將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組。當進入實驗室的時候,學生首先看見的就是五顏六色的氣球,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讓學生去思考這些氣球的用處,并迫不及待的去實驗。這個實驗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學生觀察不同反應下氣球膨脹的速度快慢和相同時間下氣球的大小。雖然實驗簡單,但是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實驗學到很多知識,并鍛煉自己的能力,收效很好。
學習興趣是探究的動力源泉,而興趣來源于對知識的疑惑。我們教材中大部分的實驗都已經將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和具體方案呈現出來了,學生只需要按照教材上的文字依次進行就可以得出結果了,但是這樣的實驗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趣味性也不夠強。[2]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我們應當在教學中設置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實驗,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的樂趣。比如我們在教學“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這一章節的時候需要做一個探究原電池反應原理的實驗,課本中為我們呈現的實驗是先將銅和鐵這兩種金屬片用導線連接起來,并在中間放置一個電流計,再將金屬片分別放進稀硫酸中,依次觀察實驗現象。教材中的實驗很具有代表性,但是趣味不足,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實驗材料換成音樂賀卡、橘子、番茄等水果電池。水果電池的電流很小,但是這種電流身體還是可以感受到的,我們在實驗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將兩級導線放在舌尖上感受電流,連接之后會有一種麻麻的感受,這個奇妙的實驗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并產生很大疑問,這時我們可以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去探究教材中的實驗,最終觀察到銅片上出現了氣泡,而電流計的指針偏向了銅片的方向。這樣的實驗讓學生和科學家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了,學生從另一個角度體會了科學家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從中體會了實驗的樂趣。
翻閱高中化學課本我們會發現,教材中列舉的大部分實驗都比較簡單,實驗現象也比較明顯,易于觀察。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實驗存在著反應時間過長、實驗現象不太明顯,或者容易失敗的狀況,面對這些實驗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完善實驗裝置,讓實驗可以更好的進行。教師在開展相關實驗之前需要做充分的準備,并自己先進行多次實驗,找出最佳的實驗效果。比如,高二化學教材中有這樣一個實驗,銅和濃硝酸的反應實驗,如果按照課本步驟進行實驗,操作中會出現以下問題:1.銅片放入濃硝酸中之后學生無法控制反應的速率;2.實驗產生的氣體量太多,既浪費了化學藥品,反應之后無法充分吸收還會造成大氣污染;3.反應過程中常常出現倒吸的現象。而改進之后的實驗流程為下:1.將3-5ml 的濃氫氧化鈉裝入集氣瓶里;2.用砂紙摩擦細鐵絲,并將其放入青霉素瓶子里;3.將青霉素瓶子放進集氣瓶;4.用膠頭滴管吸取約1ml 的濃硝酸,并通過自制的泡沫瓶塞插進集氣瓶里。慢慢將濃硝酸加進青霉素瓶子里,我們會立即發現銅絲表面出現了大量的氣泡,而溶液逐漸變成藍色,并由紅棕色的煙霧不斷從青霉素瓶中飄出,直到填滿了整個集氣瓶。反應完成之后,靜置幾分鐘后,集氣瓶中的氣體會逐漸變淺,最終變成無色。這個實驗裝置更簡單,同時操作也不復雜,實驗現象明顯且出現快速,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里就觀察到效果,節省了時間。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同時教學優勢也很明顯。為了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教師需要重視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的作用。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實驗教學不能一成不變,我們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教材中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探索、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