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雨
(四川宜賓市高縣蕉村鎮龍潭小學校,四川 宜賓 645155)
為三年級的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內在動力,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人們發展新能力、探索新知識、獲得主體性發展的基本條件,讓學生保持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當學生對某種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后,他們便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促進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教師應盡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濃厚,利用興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佳化。
數學是學習其他自然學科的重要基礎,數學學習有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小學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小學學生正處于一個關鍵階段,他們的認知能力正在迅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受到興趣的嚴重影響。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他們拒絕學習,就會嚴重阻礙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育活動中,學習興趣是極為重要的因素,應遵循適應性原則,用符合小學生年齡段的知識給予學生引導,明確學生努力的方向。當前在小學階段,奧數競賽十分流行,然而奧數競賽與小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知識結構不相符,許多題目并不在他們所能理解的知識范圍內。但奧數競賽在小學中卻依然很流行,這種不正確的風氣使許多學生受到打擊,讓他們感到學習數學十分困難。因此,不應再大力推廣奧數競賽,這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十分不利。
發展性原則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社會生活以及學生的身心特點相結合。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相符,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太難,要將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相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感到有挑戰性,同時還能體驗到學習的趣味性。如此,學生既可以掌握知識,還能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直觀形象思維能力,缺乏邏輯思維能力。若是在數學教學中過于注重計算和說教,長此以往,學生便會排斥數學學習。教師應立足于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條件,使其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佳化。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順利突破重難點知識,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先把實物長方形和正方形展示在學生面前,然后告訴學生怎么辨別長方形和正方形,再拿出其他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體讓學生進行辨認,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總結,小學生的好奇心十分強烈,他們必定會想方設法地探尋答案,而教師應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親自動手動腦探索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探尋答案。如此,便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相較于教師的一味灌輸,這樣的學習方式效果更好。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數學課程的內容要和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相貼近,加強生活數學和課堂數學的聯系,融合生活和數學。但數學教材篇幅有限,教材通常并未聯系現實生活,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時、分、秒”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進行相關知識教學的時候,可以準備一個時鐘,并且還可以詢問學生因為時間問題發生過的趣事,如此便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調動起來,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時、分、秒的相關知識。
三年級階段的小學生的好奇心十分強烈,懸念可以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巧妙設置懸念,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學習應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小學數學教育應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其在自己的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探尋、發現、認知和掌握。充分借助活動課以及課余時間開展趣味十足的活動,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給予學生引導,讓其經歷觀察、推理、操作、交流、調整等過程,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有效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的學習應讓學生自主發現,若是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注重灌輸知識,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那么既不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最終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竭盡所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對游戲有很大的興趣,在此特點的基礎上,教師可以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充滿疑問和趣味的游戲中引入知識,將學生的創新性和想象力發揮出來,可以獲得十分顯著的效果。
總之,激發三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學習,提高自身教學水平,開闊思維,勇于創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