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杰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腰站學區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450)
學齡前兒童的智力發育水平較低,學習能力有限,能夠接受的學習難度和強度也是有限的。“小學化”的幼兒教育使他們過早的背負了沉重的學習壓力,也早早的對學習建立起了抵觸情緒,這對孩子們的終身發展及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如今,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學前教育的一大弊病,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每一名幼兒教師共同出力。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認識到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以及導致問題的原因。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表現為教學內容小學化、教學方式小學化以及考核方式的小學化等,幼兒園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在“復制”小學。例如,在學前教育階段,將數學計算、英語、漢字等內容納入了課程,要求智力不健全,思維能力有限的孩子們學習這些在小學才應該接觸的課程。這一問題的出現基于絕大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認為他們越早學習這類課程,就越有助于他們步入小學后的學習,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人一步。而幼兒園在如此大的競爭之下,只得將“小學化”的教育作為自身辦學的“優勢”,吸引家長,擴大生源。因此,“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已經成為了普遍化的問題。為了讓孩子們學的更好,成績更加突出,教學的模式也在逐漸向“小學化”靠攏,沒有遵照《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游戲化教育”要求,教學方式得不到孩子們的認可和喜愛,也與他們的年齡特點相違背。最后是應試化的考核,為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學習壓力,這是他們所處年齡段所不應該承受的,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將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解決上述問題是目前幼兒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需要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出力。
幼兒園要對現有的課程進行調整,剔除一些“小學化”的內容,加入一些更簡單、有趣,更適合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活動。以往的漢字教學應變為語言教育,計算教學應變為啟蒙的數字教育,其余為美術教育、音樂教育和科學教育等,結合這幾項內容選取合理的教學內容。例如,對于數字的啟蒙教育,教師要控制好難度,不可直接開展計算教學,可以將一些有關數學的童謠分享給孩子們,讓他們記住朗朗上口的內容,對數字建立初步的認識。有這樣一個童謠:數一數一條蟲,兩條蟲,小蟲喜歡鉆洞洞。三頭豬,四頭豬,肥豬睡覺打呼嚕。五匹馬,六匹馬,馬兒一跑呱噠噠。七只雞,八只雞,母雞生蛋咯咯噠。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樹下是我家。為了進一步增強孩子們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將上述的馬兒、小雞、花朵等做成剪紙,讓他們貼一些、數一數。這才是貼近孩子們的,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課程,教育工作才能夠取得應有的效果。
幼兒教育應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因為學前教育不僅僅是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還是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先導。教師決不可通過單純的講解、演示,讓孩子們淪落為被動的學習者,這樣會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過早的消退,也不利于他們理解、消化知識。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要設計不同的游戲活動,要不斷創新,不可重復,否則仍然會使他們厭倦。在語言教育中,教師可以設計“打電話”的活動,相信孩子們對于打電話都不陌生,甚至能夠模仿大人的語氣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教師用硬紙板制作簡易的“話筒”,教會孩子們怎樣與他人在電話中寒暄,遇到緊急情況應該怎樣撥打求救電話并說明自己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創設情境,讓孩子們表演打電話求助、向老師請假,相互問候、祝福等。在有趣的實踐活動中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增強生活常識。
幼兒教育評價不應以成績作為參考,更不能僅僅關注他們學了多少,在這個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下,教師更應該關注幼兒的各項素質發展。每學期的最終評定都要體現綜合性、合理性。我認為,幼兒園教學評價體系應該進行合理的改革,體現人性化。例如對于一些年齡較小、入園較晚或者起點較低的孩子,可以適當放寬要求,通過為孩子們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使大部分幼兒都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礎上通過考核。只要幼兒取得了微小的進步,就應該得到教師的肯定。
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不僅需要幼兒園、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幼兒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配合。改變家長固有的觀念是糾正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之風的根本前提。幼兒教師應該合力進行學前教育知識的宣傳和普及,與家長密切談話,使他們認識到孩子們過早接觸小學課程的危害,從長遠角度來說,這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是弊大于利的。社會各部門也要加強配合,嚴格落實對“小學化”幼兒教育問題的鏟除,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和指導。與此同時,有必要對當前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展開全面、大力度的培訓,提升其專業水平,提高準入門檻,改善當前幼兒教師學歷普遍不高,能力普遍不足的現狀。高素質的幼兒教育隊伍終將提升學前教育質量,使“小學化”的教育問題得到解決。
每個學習階段任務的劃分都有一定的原則,教師必須考慮到學齡前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依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合理選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同時更新自我的教育觀念,突破傳統教育的桎梏。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并非依靠教師一人之力便可實現的,社會各界要共同出力,為培養出健康發展的人才做好儲備工作,使孩子們能夠接受合理的,人性化的教育,更好的學習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