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晨芳 萬泉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高職園林專業是依托于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大背景下而不斷發展來的,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于住房需求的不斷提升,注重解決資源、環境友好、質量提升和內涵豐富的老小區改造之路已經全面開啟并且加快進程,這對于園林相關行業、產業的生產服務一線人才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老小區建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太注重生態環保的現象,在現階段老小區改造的背景下,對于生態環保的重視越來越高,因此原來的高職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的技能標準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老小區改造的需求,因此應當積極的做出轉變。老小區改造的顯著特點就是更加的注重生態環保、以人為本和因地制宜的理念,讓整個園林特色景觀能夠成為為人類生活服務的模塊。并且,這些園林景觀的科技水平很高,這就要求學生需要了解園林及其相關行業的前沿技術的發展,這樣才能夠在進行統籌規劃的過程中打造出生態宜居、節約集約的居住地。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崛起,國民的文化、制度的信心越來越高,生活住房是人類心靈的港灣,文化自信的提升對于園林行業的影響就是人們更加需求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等文化思想傳承的居住區,而以往的老小區則很難體現出這些內涵,因此新型的園林專業人才更應當掌握住這一點,能夠充分的發揮技術創新的優勢并且將其應用到實際的老小區改造過程中,再設計建造的過程中體現出傳統文化,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其次,筆者對于園林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的研究發現,大部分畢業生的崗位遷移在設計時、平面設計員、景觀設計師等崗位上成為技術骨干,由此可以見得社會對于園林專業的設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應當掌握較高的設計能力并且結合當下流行的風格進行設計,這才是園林專業人才保證自身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在老小區改造的背景下對于園林專業的人才目標的需求是更加明確和具體的,因此教師在制定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應當積極深入到行業內部,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學習到真正有用的專業技能,成為綜合性人才。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發那個面進行:第一,學校應當積極的聯系相關林業部門和建設部門等行業內部權威部門,主動接受相關部門對于園林專業及其相關行業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指導建議。第二,可以通過結合社會上企業的實際工作情況,來篩選對方需求的專業能力,學校應當依托行業進行人才培養,明確工學結合的目標表,促進教學活動和專業培養的相結合。
人才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更應當成為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重點。只有教師深入的了解行業、企業的發展前沿以及能力要求特點,才能夠有針對性的去培養學生,與企業交流的過程中才是人才培養體系進化的過程。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多元教師隊伍的建設:第一,可以通過校級人才、教改工程等多個項目來讓教師申請立項,通過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來帶領教師隊伍提升自身。第二,可以為教師創造接觸企業的機會,能夠讓教師實地的觀摩企業的生產和運作,了解企業崗位的要求,然后在參觀學習之后形成文字材料,最終匯總融入到培養方案中。第三,促進教師教學、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和創新,摒棄傳統的理念,讓教師能夠脫離課堂這一單一形式的束縛來培養學生,通過多元形式引導學生。
以往人才培養計劃中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是有所缺失,因此教師應當以園林專業特點為核心,以園林相關行業為展開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實習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園林相關技術的運用和工作方法技能的提升。并且在進行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當將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相結合,比如可以將整個課程體系分為四階段:職業認知,實訓接觸(園林文化和企業文化)——專業基礎技能(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專業技能提升(職業拓展,創新訓練)——職業綜合發展(頂崗實習)。通過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將理論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理論實踐的雙管齊下。
高職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應當積極的以社會發展為導向,讓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能夠滿足現階段社會對于園林人才的需求,從就業定位培養,讓人才驅動產業,真正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