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第二中學,內蒙古自治區 二連浩特 012600)
在現如今的大環境之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很高,這就使得學校的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逐步轉變為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增加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強調知識的靈活性。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應該以教材為基礎,但又不能完全依賴于教材,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職業素養,通過對例題和習題的二次開發來豐富課堂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例題和習題進行變式的練習,并不是簡簡單單的變化習題的形式,也不是簡單的交換已知和未知。變換習題的主要思路在于變換學習的非主要特征,就拿二次根式的加減學習來說,二次根式在進行加減時,需要先將二次根式化簡為最簡的二次根式,然后再將已經被開過的二次根式進行合并,最終得出答案。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正確的認識例題和習題的作用,除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對已有知識進行練習之外,還可以將習題和例題進行二次開發,通過以學生為中心,創建情境,激發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候的熱情,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參與課堂,再進行例題和習題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合理的解決方法,尤其是開通學生們的解題思路。
比如在學習到走進圖形的世界時,在課本中有一些例題,看看哪一些是軸對稱圖形,其中有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圓形,這些都是比較表面化的形狀,教師可以將抽象的實物二次開發變成具體化,比如拿一個國旗,拿一件衣服問問學生可以折疊出幾條軸對稱,利用實物對題目進行具體情境的開發,不僅能夠讓學生們順利的掌握好圖形的特征,還能夠真正的提高學生們對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建模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例題和習題的建模和平時常見的數學知識建模是不同的,這里指的是數學教師要通過建模的思想在例題和習題中找出典型的題目,將之成為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模型。比如在學習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式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就是將次,在教材中會根據方法提供一些例題和習題來幫助學生們進行訓練。
比如X2-8X+1=0,X2+10X+ =(X+) 2等多條例題,這些都是一元二次方程最基本的例題,通過移項等等配方比方法最終完成配比得出答案,這是最主要的解題思路,再具體練習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的變式。在進行例題和習題的二次開發建模時,就可以通過這一思想在例題中進行建模,比如將方程化成X2=P,或者是(mx+n)2=P。通過建立中心模板,來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精髓。
在初中數學中,對例題和習題通過生活的相關素材,對其進行提取,是對例題的再一次創新,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應試能力,減輕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壓力。
比如在學習到旋轉這一課程時,在數學練習題中,大多數的例題都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比如當時針在不停的旋轉,在上午七時到下午十時,時針旋轉了多少度。這樣的問題實際上可以通過對鐘進行測量得出答案。教師要善于對類似例題進行開發,尋找生活中的素材,幫助學生們回歸生活,真正的去研究生活中的物體,將數學活學活用。
例如教師可以將一個三角板在黑板上進行旋轉,針對旋轉中心和旋轉角,讓學生們自我去提出問題,一般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包括旋轉的中心是不是隨意定點?旋轉角和旋轉中心究竟有什么關系?通過不斷的提問,不斷的解決學生們對旋轉角所存在的問題,達到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簡單的對課后的例題和習題進行訓練,達不到最終的效果,學生也無法做到活學活用,和最終中考題目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相關的例題和習題進行二次開發,通過對例題和習題的變式、開發情境、建模等等,不斷的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興趣,充分地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點,不斷地進行思考,及時的突破難點,提高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