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云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大馬莊完全小學,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充分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的集中,而數學的知識點連貫性較強,又相對比較抽象,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就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小組合學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學生和教師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存在著劃分小組不科學的現象,這使得小組合作學習無法真正發揮的作用,出現了合作學習形式化的問題。還有合作學習的目標不明確,沒能為小組合作學習賦予真正的使命,只是將其作為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形式,由于缺少實際任務,無法得到真正的交流互動,最終讓課堂又回到了知識的灌輸式上,學生還是在被動的學習,核心素養自然也無法得到提高。
其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這符合素質教育的需求[1]。但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存在著差異性,受到學習能力和個性差異的影響,導致了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參與程度的不均衡。具體來說就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掌握了決對的話語權,而學困生則成為了聽眾,他們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保障,導致了他們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較低,最終會對小組合作學習失去興趣。這是因為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不夠重視,又或是合作小組組員的分工不夠明確等原因。
小組成員的分配對于小組合作學習至關重要,科學合理的分組是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2]。如果合作小組的劃分不合理,就會導致合作小組之間競爭力的巨大差異,那樣小組合作學習就無法讓全體學生都能取得進步,這明顯的背離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劃分合作小組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調查與了解,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數學基礎等等,進而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在實際分組時,教師要以異質同組為原則,注重合作小組內不同層次學生的搭配,讓合作小組的實力保持在一個平均的高度上,以保證合作小組的公平性,只有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競爭意識,小學生更是如此,而競爭又是學習的主要驅動力,是進行小組合學習的關鍵因素。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都采用滿堂灌的手段進行課堂教學,這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可以用競賽的形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此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重拾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小組搶答環節,通過學生的思考快速的答出教師的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競爭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3]。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之前,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來設計整個合作學習活動的過程。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根本。再有,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提出和現實生活有關的問題,以此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使學生可以盡快的進入學習狀態。例如,數學《圓的認識》的時候,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在分組后開始上課前,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哪位同學可以說出生活當中都有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同學們爭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說是車輪,還有的說盤子等等,同學們都很積極,這時教師對學生的踴躍發言提出表揚,接著教師教會學生正確的使用圓規,讓組內學生來嘗試畫圓,并掌握畫圓的正確方法,接著讓學生用剪刀把自己畫的圓用剪下來,并通過對折的方式,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的規律。
結論:總之,要想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需要科學合理的分組,明確合作學習目標,開展小組競賽,以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