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桃花鎮順和小學,安徽 合肥 230000)
小學生在低年級學段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尤其在數學課堂上都會展示自己積極互動樂于探究的特性。但也有少數學生的數學思維比較薄弱,往往會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對于老師的講解也會存在疑惑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來豐富我們的課堂,讓每一位學生的數學思維都呢過得到提升。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具是至關重要的,《數學課程標準》在中建議中要求教師要“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彼越處焸冊谌粘5恼n堂教學中就必須掌握,自己所教的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特點,并且適當運用相關教具和學具,用來進行演示或讓學生觀察操作。
近幾年我縣正在大力推廣多媒體新技術,同時也引進了機器人、3D打印技術以及創客器材。這些科創技術的新型課程其實也可以融合到我們的其他學科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否提升主要在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實踐操作。為此我根據本校引進的3D打印器材,結合小學低年級數學的教學特點將3D打印制作的教學用具帶進數學的課堂,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為了能更好的利用3D打印教學用具來激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親自實踐教學得到以下幾有效途徑: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有時候使用教學用具過多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稀奇古怪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會讓他們對稀奇的教學用具產生探究心理,如果把握不當就會讓教學用具成為學生的玩具,不但不能集中注意力反而分散了注意力,使得數學思維不斷下降。所以我們的數學老師們都會選擇簡單實用的教學用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們的直觀形象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一年級第4課《認識圖形》中。我們在選擇教學用具時,往往都會從教室中找出與之類似的物體形狀,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也能了解身邊的事物。了解了實物形狀之后,我們就需要進入課題研究不同形狀的具體特征。而我們大多數老師都是打開課件展示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圖形讓學生觀察,這種平面的認圖方式不會給學生直觀真實的感受,更無法體驗這些圖形的實際區別。所以,我在這一環節就會展示3D打印制作的立體圖形,讓學生更加真實的感受各種圖形的區別,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會將不同形狀做成彩色的以此加深知識的理解。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完成圖形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更加科學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讓孩子們學得專心認真,合作得愉快有效。
針對低年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我們在選擇教學用具時必須要結合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才能使它們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學用具,并且樂于將教學用具運用到數學課堂上活動中,為獲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同樣,也是在學習《立體圖形》時我們也是要結合生活實際,展示出日常生活用品,讓學生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概念。在上課互動環節時,可以讓學生玩“摸布袋”的游戲。在布袋中方有多種形狀的物體,如皮球,文具盒、三角尺,魔方等,讓學生在莫得時候感受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通常這樣的學習方式是非常能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但這個環節也有它的弊端,物品太多會造成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于是我在這一環節也是利用3D打印制作的教具讓學生進行探索,同時為了增加趣味性,我還將這些立體圖形設計成可以打開的各種形狀的盒子,以便給學生進行拓展探究。
不論我們的3D打印教學用具有多么的新奇有趣,還是對教學環節確實能起到輔助作用,都還是要根據當時的課堂內容以及學習氛圍來合理運用。尤其是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去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學齡特點,靈活的應用3D打印教具學具來創設他們喜愛的數學情境,能使低年級小學生在輕松自然狀態下去探索并獲得新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思維。
例如在學習《運動的圖形》時,低年級的學生對于靜態的圖形會產生無聊的狀態從而造成學習沒有興趣課堂環節呆板的現狀。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就要積極的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例如采用游戲互動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同時利用3D打印教學用具作為游戲物品讓學生以實體圖形來參與互動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三角形的運轉”這一環節中,我們將多個不同大小的3D打印三角形以七巧板的拼圖形式完成圖形的運動,此時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在不斷地提升從根本上達到學習目標。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如果要借助教學用具來引導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就必須要從活動實踐中去實際運用。因此,有效運用教學用具讓他們成為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好幫手、好伙伴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