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平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林業東風小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400)
從整體上來看,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在我們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在小學生的應用、分析和觀察等對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來。在數學教學領域中,數學建模應用的主體思想實際上就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驗證與分析對某一數學推理結果的真偽。在小學教學中通過利用數學模型的方式,對小學數學概念進行講解和分析,可以的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自我思維能力,轉變對數學問題的思考方式。
新課改明確指出要將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此要求下,小學數學逐漸將數學建模應用到了教學中。相比于傳統的被動式教學方法,數學建模旨在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與豐富的實踐能力,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減少對老師依賴度。而且在數學建模的推動下,課堂中的氣氛得到了活躍,師生間的互動得到了加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不僅如此,數學建模在活動中的運用,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在對數學疑難問題的解決上,由被動的尋找答案轉為主動的研究解決方法,學生之間通過建模的方式相互討論、共同研究、充分探索,大大的提高了小學生的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是培養學生對數學思維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發展學生建模思維的關鍵階段,在對數學疑難問題的解決時,要培養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與探索,這樣就奠定了數學建模的學習基礎。小學生的心智還是處于發展階段,對新鮮事物的學習仍然是以直觀感覺為主,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還是比較困難,同樣的對于老師而言,若僅僅只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達到學習數學的良好效果,也是比較困難的。而數學建模的應用解決了這樣的問題,數學建模邏輯推理模式迎合了小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規律,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對數學概念進行梳理與掌握,又有助于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體現了數學建模的價值。
開展適當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了解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會使其更加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所以在對學生建模思想的培養過程中,將實踐活動應用其中,會使數學建模的運用效果更好。在數學課堂中,可以將生活場景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模擬建立一個生活場景,引導學生通過使用建模的方式,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比如在對加減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模擬去超市買東西的生活場景,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比作為超市的老板,一組比作為超市的顧客,顧客去超市買商品,買了單價為3元的牙刷5支,買了單價為14元的牙膏兩支,然后給學生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問一共該付多少錢?付給了超市老板100元,該找回多少錢?通過這樣的模擬場景將數學計算運用其中,利用數學建模的思維方式去解題,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構建數學建模。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的輔助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了解到數學建模的主體思想,將數學建模運用到數學的解題當中去,養成自我分析與自我解題的能力。例如在乘除法的教學中,可以通過畫面為學生們展示出一組動畫,在動畫中停著兩排整齊的汽車,豎向一排總共停著8輛汽車,橫向一排總共停著4輛汽車,先讓學生們通過加減法的方式計算出汽車的總數,然后再慢慢引入乘除法的概念,用乘法計算出汽車總數看是否與加法結果一致,最后再引入除法的知識,計算每排可以平均停放多少輛。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啟發學生的思維,能直觀的了解到數學的意義,使學生們能掌握到初步的建模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們在日常看電視的過程中,運用建模的方法來分析與解決電視中出現的數學問題,做到看中學,學中練的有效結合。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會碰到許許多多的與數學運算的相關問題,數學的概念知識、理論知識以及計算公式等,都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小學階段,是學生剛剛學會融入社會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對數學概念的深入理解與在實際生活中的熟練運用,會為他們的今后生活與初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活動中的運用,旨在將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助學生們能對數學概念有個全面的理解,培養學生們的自我分析能力與自我解題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引入建模思想的價值與意義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