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華平
(琿春市哈達門鄉小學校,吉林 琿春 133309)
小學科學是一門考驗學生動手能力的科目,同時也需要教師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為了更好推進小學科學實驗科目的展開,小學科學實驗必須與日常生活接軌。在當下,受到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科學實驗課已經與日常生活脫軌,因此,必須改變這一狀況。本文主要分析造成小學科學實驗材料不夠生活化的原因,為更好地使小學科學與生活接軌提供一些建議。
當前小學科學實驗課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與生活脫軌。所謂的與生活脫軌是指小學科學這一科目不能從日常出發,不能為生活服務,尤其是小學科學實驗的材料,更談不上生活化。造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重視度不夠;第二,課程安排時間不足;第三,教師對生活化的認識不足。重視度不足主要是指學校和老師沒有認識到實驗材料生活化對學生學習與日常生活的影響。從根本上來說,科學這一科目就是為生活服務。例如,之所以學習蠶的變化過程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活并適應生活,而大多數學校只是為了開展科目而教學。第二,課程安排不足。科學實驗的開展往往需要教師和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小學學生學習負擔重、課程多的當下,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就不夠現實,而準備工作不足一些活動就無法展開,畢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第三,教師的認識不足。教師的認識不足除了對教學的重視度不足還包括對材料生活化的認識不足。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沒有做好日常生活與科學實驗這一科目的聯系,反而為了開展實驗而制造了更多的垃圾。最后,教師的認識不足還包括對課本實驗內容的認識不夠充分。教師是帶領學生展開實驗的帶頭人,必須起好帶頭作用,必須熟悉課本內容,做好引導工作,才能正確展開實驗活動。
為了使小學科學實驗材料生活化,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出發:第一,學校必須明確規定實驗材料的來源;第二,教師必須嚴格研究課本,合理設計實驗內容;第三,家長必須與老師做好溝通工作,配合學校的要求;第四,學生要遵守實驗規定。
為了充分保證實驗材料的生活化學校必須明文規定一切實驗的材料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必須與生活接軌。只有學校進行明文規定才能在操作過程中不出現問題。小學科學的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小學科學實驗必須生活化,要求教師根據生活并貼近生活對學生進行指導,因此,學校必須落實這一任務。例如,在講述磁鐵這一單元的時候不能要求學生去購買磁鐵,要從生活中去發現去尋找。在引出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魔術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為了更好地展開實驗仔細研究課本是教師組織實驗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仔細研究課本可以使教師更好地設計實驗內容。例如,在講述《物體的相同與不同》這一單元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并學會描述。這一實驗要求要求學生對不同的物體進行觀察,由于人數眾多老師會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帶不同的物品,這時,對學生來說,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就顯得十分方便。例如,文具盒、鉛筆、足球、籃球等。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觀察,然而讓學生自主進行觀察,通過簡單嗯描述記錄觀察結果,這也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校與家庭的配合是推動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科學實驗課與其他科目不同,需要提前的準備活動,而在準備階段則需要家長的幫助。家長在幫助學生做準備工作的時候不能為了省事而直接去購買材料,而應該帶領學生動手執行。例如,在講述降落傘那一單元的時候家長不能為了省事直接帶孩子去購買現成的小型降落傘,而應該按照教師的要求帶領學生動手制作。例如,家里不用的輕型塑料袋;棉線;剪刀;棉線等。帶領學生制作的過程也是使學生掌握實驗流程的過程,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環保的意識,推動科學實驗的生活化。
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對于小學生來說,科學實驗主要以趣味性為主,在趣味性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常識,了解日常生活。以蠶的變化過程為例,學習和了解蠶的變化過程是促使學生了解昆蟲的重要途徑,同時在觀察的過程中也是培養學生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徑。
學習科學這一科目要求學校和教師都應該認識到科學實驗課與生活的聯系。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家長與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要從生活中的細節入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從生活出發,為生活服務的觀念,不能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應付教學。最后,在實驗結束后一定要做好總結工作,要有始有終,進行總結,并再次強調實驗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