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澄森
(浙江省樂清市翁垟第三中學,浙江 樂清 325600)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興趣,讓學生想問。自足于教材實際,在教學活動當中滲透問題意識的培養。
例如:在《三角形》的相關教學活動當中,傳統的數學模式都是直接給學生灌輸“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的基本定理,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非常的單調且枯燥,同時對問題意識的培養非常不利。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動手制作紙質的教學用具,引導學生動手拼接三角形,在此過程中學生便會有所發現,3cm、7cm、10cm的紙條是無法拼出三角形的,此時學生便會產生疑問,而這就是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具體表現。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利用生活實例,以此調動學生生活的深入體檢,有助于學生突破數學知識學習的難點與重點,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產生疑問,并且自主思考,為問題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學生數學思維極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影響,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是選擇壓制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對于教師產生教師,從而不敢大膽的表達自身的想法,這不僅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極為不利,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地轉變觀念,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夠“敢問”。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提供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自身的想法。
例如:在《有理數》的相關教學活動當中,學生的學習重點以及難點都在正數與負數的基礎數學概念上,教師想要提升教學活動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把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積極大膽的表達自身的想法,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地與教師交流與溝通,教師及時的解決學生的難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明確提出教師應當給學生創設具備探索性以及啟迪性的數學問題,以此來突破學生的固有思維,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以及多個層面看待具體的數學問題,而這也是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師可以利用自主性的開放問題教學模式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如條件開放、問題開放、設計開放以及結論開放等類型。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相關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便可以創設具體的問題教學情境:現已知了三角形的一邊AC與BD相交,同時BO=DO且AO=CO,證明哪一三角形屬于全等三角形,這個問題就是開放性習題,學生判斷出△AOB是全等三角形,同樣一部分同學還判斷△AOD是全等三角形,這樣開放型的習題練習能夠讓學生針對教材知識點與習題本身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索,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拓展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大部分的數學知識存在一定抽象性以及極富邏輯性,所以,在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就會出現以下的情況:盡管教師大部分時候都通過潛移默化、前期鋪墊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以期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然而效果卻差強人意,學生沒有發現問題,同時及時發現了問題也不會積極地提出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學生事實上沒有掌握提問的能力,不會提問。所以,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最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有效的提問方法。
例如:在《多邊形的內角和》一課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為了可以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技巧與方式,首先應當引導學生掌握“溫故知新”的提問策略,使學生能夠在新知識與舊知識兩者間尋找出相交點,學生在學習由于“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基礎知識的時候,便可以在以前所掌握的三角形地內角、三角形的外角的相關基礎知識中進一步的延伸突破,通過提問的方式掌握到多邊形內角和的基礎知識。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還能夠促進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進一步構建。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因此,教師應當格外重視這一點,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上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創新與改革,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培養以及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學會主動提問和以及自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