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格
(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城關校區,河北 邢臺 055350)
在傳統形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一味的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同時卻忽視了其創新能力的挖掘。在此種情況下,學生積極主動性得不到提高,更無談構建高效課堂了,這顯然不適應當下新課改的需求。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實際,主要就創新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小學生由于閱歷與年齡的限制,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其一旦就某一事物好奇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其興趣點入手,創新教學模式,從而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具體來看,英語教師需要有針對性的分析不同學生的新知識接受能力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借助于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
比如:在講解《My family》時,教師便可以在備課階段就準備好與家庭成員中人物相關的素材,比如卡片,然后加以整理,再在卡片上標注好與其相對應的文字,從而使教學更加的生動形象。
又如:教師在就“can”這一動詞進行教學時,首先可于課堂教學前,組織學生自由發言,闡述自身有什么特長與優勢。接下來導入“what can you do?”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來回答這一問題。諸如此類的模擬場景練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語言熟悉度,尤其是就那些中高年級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學習經驗,因而教學起來就更加的容易了。另外,在特定情境下展開自主語言練習,可以強化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創設恰當的英語學習環境,比如,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可適當的引入某些英語小游戲,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增強教學成效。比如英語話劇、英語舞臺劇等均是較為的游戲方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在此類情景類的語言訓練中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整體過程中,教師需要確保英語課堂中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并依據實際的課堂表現及時的調整教學模式,從而確保課堂的趣味性。
舉個例子來看:可在課堂上引入“成語接龍”這個游戲,不過對于小學英語課堂而言“單詞接龍”更為適宜,比如Honeymoon 詞語,是由honey(蜂蜜)以及moon(月)所組合而成的,由此便成為了“蜜月”。作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就英語詞意進行相應的猜測以及聯想,從而加深其就詞義的理解,也可把單詞以及語法用趣味小故事的方式加以講解,以達到吸引學生興趣的目的。另外,組織學生開展“找詞語”比賽也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其搜尋詞匯時鞏固自身所學知識。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其中的大多數內容均偏于生活實際應用,因而,教師可恰當的與實際相聯系,強化課堂實踐性,從而實現趣味教學。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于對學生語法傳授以及知識技能方面的培養,從而未能夠切實性的體現英語教學含義。此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留給學生進行英語對話的時間非常有限,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提高,這與實施英語教育的初衷實不相符的。因而,教師于英語課堂中需要善于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對話,在傳授其書本上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以便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比如,在講解“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該句型時,通過分析得知,其需要從制作香蕉奶昔以及三明治的方法為中心進行相應的討論,在教師引導下,可以把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人負責一部分內容,由教師提供所需要的食材,讓學生簡單的制作一個三明治,等到制作完成后,教師再要求學生使用所學的英語詞句介紹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小組是以怎樣的布序完成制作的。如此一來,既能夠豐富課堂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將英語學習以恰當的方式延伸到課外生活當中, 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比如在母親節、圣誕節、萬圣節等節日,教師就可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母親節時,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英語賀卡獻給母親,圣誕節時,班級內學生可自發組織圣誕派對,萬圣節時,也可以開“假面舞會”等等,通過一系列恰當有益的活動,促使學生體驗外國文化,從而強化自身的英語交際能力。
另外,類似于英語藝術節、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也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將英語課堂教學緊密的聯系起實際生活,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與意義,才能夠切實性的增強其學習主動性。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在此種形勢下,針對小學英語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而,作為英語教師,應當立足于實際,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創新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成效,以強化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