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謹
(江西省樟樹市臨江府城學校,江西 樟樹 331211)
許多老師對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都有自己的見解。以小學六年級百分數的認識這堂課為例,講解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是發散性思維的第一步。在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中,采用貼近生活的話題引入主題,冬天快要到了,想要買一件羊毛衫,同學們有什么建議嗎?這個問題的導入,是因為老師想要通過學生對羊毛衫含多少羊毛切入百分數的主題。學生開始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這是貼近生活的例子,學生很快能問到本節課的主題上—百分數。通過對羊毛衫的含羊毛的成分引入了今天的主題,也讓學生對分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讓學生準備好生活中常見的零食,在課堂中,老師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的零食,這讓學生非常激動,在十分感興趣的基礎之下,去尋找零食包裝上的百分數。進一步加深了對百分數的認識。以這兩個問題引入,學生對百分數的概念認識比預期的快,更快的進入了下一個教學步驟。據一項調查顯示,人的大腦在興奮的狀態下,思維會極度活躍,這對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高樓離不開堅實的地基,基礎是前提。任何一堂課的概念,公式等的掌握,都是在打基礎。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當自己掌握的知識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才能更好的運用,也才能在此基礎之上實現思維的跳躍。在百分數的認識這堂課, 老師在讓學生掌握了百分數的概念之后,引入了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也講解了易混淆的知識點。在講解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因為學生對分數和百分數的概念已經掌握的很好,所以在這個問題講解的過程中,老師真正的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老師充當的是引導者,在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
練習是每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環節。有效有質量的練習對于知識的當堂掌握不可小覷,因為思維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老師引導學生的過程當中,只有一部分思維活躍的人能夠跟上老師的節奏,比如在這堂課上,對于分數和百分數的區別和聯系是一個重難點,在學生探討過程當中,只有思維活躍的人立馬能跟上老師的思維,區分出易混淆的重難點。但無法給足時間給部分跟不上思維的學生,所以,練習的存在至關重要。但對于練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就像剛剛提到的,在百分數的認識這堂課,對于分數和百分數的區別和聯系,老師設置了恰當的練習,判斷正誤以及說出理由。這個練習,老師有技巧的喊相對中間層次的人起來回答,并且沒有催促學生,給足時間引導他們思考,這個練習活動讓中間的學生也能夠獨立思考,有利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對于同一個問題,學生總是會有各種答案。這時,老師扮演的角色不應該是立即糾錯,或者給出正確答案。教師應該讓想要回答的同學都盡量發言,這不僅能夠讓老師發現同學的錯誤,也能在同學的回答當中找到一題多解的解法。在這堂課上,有百分數和分數的大小比較,一開始,老師并沒有直接講解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先做,然后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在此過程中,許多學生都回答了不同的答案,但是老師沒有直接糾正錯誤,而是讓學生自己討論,在求異當中發散思維,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現在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是引導者的角色,老師的恰當引導對于整節課都很重要,當然,老師的恰當引導也能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復習舊知識,鞏固當堂知識,學生和老師的相處時間占了學生大半部分,老師的引導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極其重要。就像百分數的認識這堂課,老師的引導十分關鍵且有效。
老師總是會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教給學生,或者引導學生去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在這堂課中,學生已經學習過分數了,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老師用分數引導學生學習百分數,因為學生已經對分數相對比較熟悉了,用分數導入百分數,更易于學生的學習。因為分數已經存在在學生的大腦里了,導入新的知識的時候,能夠讓學生大腦里的思維建立聯系,從而幫助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會有許多的方法幫助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在百分數的認識這堂課中,老師就用生活當中常見的東西引入這堂課的新知識,引導學生去學習新知識,讓學生的思維在常見的東西和新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
當堂知識的鞏固,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練習。在百分數的認識這堂課中,老師非常注重在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當堂就掌握自己所學的知識。只有學生當堂掌握了知識,在之后的作業當中,學生會因為在課堂上掌握的情況較好,然后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當場鞏固了知識之后對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能夠減輕壓力,人在壓力比較小的情況之下,思維也是比較活躍的,學生就能夠在掌握知識的情況下,發散自己的思維,從而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