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尚徳
(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煤礦,河南 鶴壁 458020)
前言:現代經濟市場的背景下,企業發展十分迅速。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所以企業必須積極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為了實現該目標,企業應該將薪酬管理作為重點,在優化人才結構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對運營成本的合理控制,進而增強生產與經營的有效性。不僅如此,薪酬屬于企業的一種人才投資,并能夠彰顯員工的價值,實現吸引人才、挽留人才的目的。
目前,諸多企業所運用的人力資源薪酬管理模式,均具有靜態薪酬的特點。正因如此,薪酬與工作態度、業績能力、崗位職能之間的關系并不緊密,甚至存在脫節的現象。在這樣的前提下,無論員工在工作中付出多少努力,或者有著怎樣優異的業績,最終相互之間的薪酬所差無幾。由此可見,靜態薪酬管理機制缺乏相應的激勵作用,無法對員工的積極性產生有效影響。長此以往,員工的潛力得不到激發,同時其創新的熱情也會大大削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1]。
在薪酬管理中,多勞多得是最基本的原則。不過從當前的情況分析,很多企業管理者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依然將企業的短期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并不會對員工的利益進行綜合考慮。而此種現象的出現,導致薪酬發放形式十分單一,而員工在企業中也無法實現自身的價值。另外,企業在進行薪酬發放的過程中,并沒有主動為員工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導致員工認為自身的能力得不到認可。所以員工的歸屬感不強。例如:員工在為企業做出貢獻以后,未能得到補貼、獎勵,影響其價值感、成就感的體驗。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部分企業中員工的福利待遇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這種現象的出現,無法實現對員工的激勵,加之薪酬獎勵不具彈性,最終導致員工的積極性不強。例如:企業所使用的加班補貼、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等福利待遇,均屬于國家法定的范疇,對于員工而言并沒有任何新意。因此,這種彈性小的薪酬管理機制,并不能有效激發員工的熱情。另外,在企業的長期發展中,員工所獲得的薪酬中缺乏人文關懷。例如:企業領導缺乏對員工生活的關系,影響企業內部氛圍的和諧性。
要想實現薪酬管理的目的,企業必須對薪酬制度進行完善,為落實激勵機制提供保障。對于這樣的現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崗位特點等因素,制定一個合理的薪酬制度。該制度中,企業應該重視對員工個人、崗位工作的認可,從而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使其主動做好本質工作。首先,企業可以將崗位績效作為制定薪酬制度的標準,以崗位價值作為導向,實現對員工業績、能力的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密切業績水平、能力素質、工作崗位之間的關系。另外,企業在對崗位進行定級的過程中,可以將一級多薪的制度融入其中。因此,當員工進行調崗以后,應該及時對薪酬標準進行調整。同時,企業還必須遵循多勞多得的基本原則,協調效率、公平之間的關系,從而維護好基層生產人員的權益。最后,企業還應該在制定薪酬制度期間,實現薪酬、企業效益相互關聯的目的,在激發員工熱情的同時,推動企業穩定發展[2]。
對于企業中福利待遇單一、死板的問題,應該從人性化的角度進行處理。具體而言,企業可以適當增加福利津貼,同時以員工的視角作為出發點,通過合理薪酬表達人文關懷。首先,企業除了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之外,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具有自身特色的津貼。例如:對于企業內部的一線生產員而言,其工作條件相對較差,同時還具有較高的勞動強度,所以可以為其提供勞動津貼或者超市購物福利。通過此種方式,能夠調動其工作的熱情,提高生產效益。其次,企業還應該對員工的生活予以關注,貫徹人文關懷理念。例如:對于生活中存在困難的員工,企業可以進行相應的家訪,同時從經濟方面提供援助。另外,如果員工的家庭中有學生,也可以積極組織“金秋助學”活動,利用公益性質的福利待遇,增強員工的忠誠度。
眾所周知,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相對繁雜,包括員工培訓、績效激勵、績效反饋、人員招聘等。因此,企業在進行薪酬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分析人資工作的需求,從而對薪酬結構進行優化、創新。對此,企業可以運用“基本工資+獎金”的方式,實現對員工的多元化獎勵。基于此,能夠有效激發員工的內在潛能,實現人才挽留的目的。首先,企業對具有特殊貢獻獎的員工給予獎勵,如突出貢獻獎、科研成果獎等,進而實現發掘人才的目的。其次,管理人員應該轉變思想,意識到薪酬與員工價值之間的關系。久而久之,則能夠實現對薪酬結構的創新,實現多元化獎勵的目的,并在根本上提高員工的積極,使其主動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結語:綜上所述,當前企業雖然加大了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但是其中所運用的薪酬管理存在諸多亟待改進的問題。面對這樣的現象,企業應該對自身的情況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實現對相關問題的處理、解決。在這一前提下,可以實現對薪酬管理的優化,同時為員工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進而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