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陳亞慧
(合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安徽 合肥 230031)
所謂的放射性,指的是某種元素當中的原子不夠穩定。從其中的原子核當中,向外固定的發散出射線。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因為不斷放射而穩定下來,形成新的元素,這種形成的新的元素就是衰變產物。這種不斷衰變的過程,稱之為放射性,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就是所謂的衰變能量。原子序數達到83或者以上的所有元素當中都存在放射性,但是也有少部分少于這個序號的元素同樣具有放射性。
一八九六年,法國的一名物理學家對鈾鹽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第一次發現了這種原子具備先天性的放射性。隨后,他對這種物質進行進一步研究。的出來了這種放射性的射線,能夠讓空氣出現電離的現象,同時也可以對黑色的紙板進行穿透,讓照相機的底片感受到光。另外,他還發現外界產生的壓強以及溫度等各種物理環境不會對這種放射性的性質出現改變。他的這個發現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讓人們更加了解不同物質當中的微觀結構,從而給原子核物理學提供了奠基意義。
在一八九八年,居里夫婦同樣發現了相比較前人研究具備更強放射性的物質,這就是釙元素和鐳元素。因為這種發現,居里夫婦以及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隨后的日子當中,居里夫婦完善了鐳如何運用到化學以及醫學這兩門學科當中的具體方法。隨后的一九零二年,他們將高純度的金屬鐳分離出來。
上面不同科學家的發現,對放射性現象的理論以及相關的實踐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輻射的直接作用下,細胞內小分子(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被輻射直接破壞。這種影響是整體性的,會導致細胞損傷或基因突變。當脫氧核糖核酸損傷非常嚴重時,修復系統將最大限度地以維持脫氧核糖核酸完整性為主要目的,同時忽略一些堿基對的序列變化,從而導致基因缺陷或基因突變,重排等等,如果這些錯誤修復事件發生在遺傳信息系統的關鍵部分,它們可能會對細胞產生長期影響。有些錯誤是致命的,會導致細胞死亡,這也是放射治療的基本原理。
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輻射,能夠釋放出來多種輻射,其中包括最為強烈的光子輻射。在人體當中,十分普通的可見光就能夠讓人體出現化學反應,最為常見的比如光合作用等。同時,不可見光比如紫外線,能夠分離多種物質,讓很多種物質出現電解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放射性當中所發出的最強光波當中更為強烈。在對人體內進行放射性照射的時候,會讓很多的生命所必須的物質受到分解,從而破壞掉生命的正常秩序。
比如α射線,這種射線是一種帶電的粒子。如果使用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內進行照射的時候,發出這種射線,就會讓人們身體之內的其他原子與其產生碰撞,把各種原子的位置進行改變,或者是被這種粒子所俘獲。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化合物其中能夠組合形成,主要就是因為不同的原子因為不同的化學鍵所排列在一起的。如果使用這種射線對人體內進行照射,就會讓其中的化學鍵遭到破壞,讓人體內物質的化學結構收到了損傷。同時,中子能夠直接擊碎原子核,讓被擊碎的變成其同位元素。β射線同樣也會對人體當中的物質產生化學反映。因為β射線當中的電子輻射更加強烈,也會讓其穿透力編的更加強烈,能夠對人身體造成更加強烈的影響。因此,β射線當中的影響,會讓人身體之內的細胞核發生變化,甚至會作用于人體之內的遺傳DNA,讓人們出現基因突變的情況,會對遺傳產生反應。
同時,放射性的物質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沾染性。沾染性指的是,某一個地區或者是物質長時間和放射性物質造成接觸,這種物質同樣也會出現放射性特特征。雖然時間不斷地流逝會讓這種特性不斷減弱,但是對于人體而言,這種損害很可能會持續終生,甚至會在很多代人身上出現影響。
如果使用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內進行照射,會讓人們出現惡心、線圖、出血、等,同樣還會讓癌癥的幾率增加,會讓人的下一代產生畸形的現象。通常情況下,人身體所接受的輻射量越多,就會出現越嚴重的現象,同時也會讓致癌或者是畸形的危險性直線上升。
當代人們所收到的輻射,有百分之九十之上都是來自于醫學輻射。但是值得人們放心的是,很多的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對于相關內容也已經越來越重視。對放射性體內照射進行防護的時候,應該讓醫患分流的工作做好,從而防止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
在進行防護的時候,當前通常都會結合不同的放射射線,使用不同的評比材料。比如γ射線會使用鉛或者是玻璃,對其進行防護,β射線通常使用有機玻璃對其進行防護等等。當前普遍都會選擇能夠便于操作、防止接觸時間比較長的防護方法。對于內照射來說,應該穿著含鉛的衣服或者帽子以及口罩等等,防止輻射對日常的衣物進行污染,也會防止皮膚以及頭發受到傷害。在工作過程當中,對于患者的防護工作更加是十分重要的,在過程當中應該讓病人事先得到告知讓他們知道能夠隔離防護的距離或者是時間。在進行防護的時候,病人的家人或者是朋友在和病人進行接觸之后,應該使用肥皂對自己的接觸部位進行清理。在進行防護過程當中,一定需要禁止嬰幼兒、孕婦或者是哺乳期的婦女進入病房進行探望病人的工作。
在對人體內進行照射的放射性當中,通常都會使用γ射線,這種射線的使用量比較低,同時也會讓病人全身當中有效的劑量降低,不會產生致癌的風險,也不會讓其遺傳到生殖遺傳當中。
但是,在這內照射過程當中,病人的全身照量雖然是比較低的,但是病人靶器官所受到的照量通常情況下是比較高的。因此,進行內照射的時候,一方面需要對防護的原則進行遵守,還需要讓病人能夠盡量的多喝一些水,促進病人的排尿,從而讓放射性物質能夠在最短時間之內,從病人的身體當中得到排放。在對公眾人群制定防輻射的辦法的時候,也應該需要考慮到接受內照射放射性物質的病人的具體情況,不應該讓病人的社會活動或者是日常生活受到過多的限制。
其中重要的是,對于妊娠期的病人或者是嬰兒和幼兒,如果因為患病,可以使用放射性對人體內進行內照射。在檢查照射結束之后,女性應該結合過程當中所使用的放射試劑的劑量,根據醫生的建議,在相應的時間之內停止哺乳活動。這樣,能夠幫助通過乳汁二進入嬰兒身體之內,對嬰兒產生不利影響的數量得到大大的減少。通常情況下,使用帶有放射性的藥物對人體內進行內照射之后,應該至少讓哺乳行為停止十二小時以上,對于特殊的藥物來說,這一時間甚至會被延長到三個星期之上。
在進行內照射的時候,對于兒童一定需要結合臨床當中所需要的實際用量以及兒童的體重和表面積對所需的用量進行確定。另外,還需要兒科醫師能夠協助這一行為。安全有效的鎮靜措施可用于確保成像治療。此外,核醫師應牢記兒童核醫學檢查的三個特點。一個是兒童對輻射非常敏感,另一個是兒童的壽命比成人長,這導致兒童有更多機會表現出輻射損傷,第三是沒有藥劑可以根據他們的需要減少放射性藥物。在數量上,兒童可能受到更多非必要輻射的影響。應該指出的是,雖然還沒有研究證實胎兒或兒童的正常放射診斷和核醫學檢查會增加致畸或智力損害的風險,但兒童患放射相關癌癥的風險是成人的幾倍,即使只是常規放射檢查,這種情況也是十分嚴重的。
最后,通過所有這些努力,主要目的是盡量減少臨床輻射暴露,特別是核醫學輻射對患者和從業者的影響,并努力利用最小的輻射暴露為患者帶來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