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濤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田徑運動可以提升人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 并且對相關體育運動技能也會起到輔助作用, 幫助訓練人員取得更好的運動成績。高校田徑運動對于我國競技體育水平的提升, 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幫助其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則是相關教職人員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人, 而競技體育也應該將其作為基本點, 從體育環境、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等方面, 提出一套可持續的發展對策。
體制是制約中國田徑運動發展的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國的田徑運動時, 舉國體制, 政府有專門的機關和部門負責管理中國的田徑運動事業, 但是從田徑運動本身的性質上來看, 田徑運動本身是一門科學,田徑運動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所需要依據的是人體的運動學方面的知識來進行的, 它是一項專門的學科門類。中國田徑在發展的過程當中, 受政府部門機關的影響過于深, 由于體制機制的限制, 往往存在著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 由于國家機關內部的人員調動時, 相對比較頻繁的, 上級機關在進行機關人員配備的時候, 往往是根據機關工作人員的管理經驗, 而不是在田徑運動方面的科學經驗引起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 在田徑運動訓練的管理過程當中, 時有發生, 這就導致了我國田徑訓練在根本上缺乏科學性, 往往運動規律, 屈從于政治規律, 影響了訓練效果的發揮。
影響中國田徑運動成績的第二個因素是技術。田徑運動訓練能否先出城繼續出水平, 一方面與運動員有關, 最重要的事, 教練能否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掌握并使用正確的訓練技術, 才是重點和關鍵。我國科學化的田徑運動訓練歷史相對比較短, 起步晚, 進步慢, 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這種技術層面的鴻溝, 影響了我國訓練員在進行田徑訓練的過程當中的能力的發揮, 也制約了我國田徑領域突破性成績的取得。與此同時, 由于教練員和國家整個田徑運動訓練系統技術的缺乏, 導致了運動員在接受訓練的過程當中, 也無法掌握更加先進的技術, 由于田徑訓練的目標是為了參加大型的國際比賽, 在國際比賽的賽場上, 與同年齡段的其他國家的運動員相比, 運動員本身所掌握的技術, 無法與這些發達國家接受高質量訓練的運動員抗衡, 這就導致了我國田徑運動無法取得好的成績。
歷史因素是第三個問題。在我國僅有的運動管理體制之下, 由于官方領導和官方一致, 對于田徑訓練和田徑運動員選拔的影響過于深刻引起受歷史及其影響的田徑運動訓練, 往往難以發揮出其應有的效果。歷史因素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管理, 第二次訓練。從管理的層面上來看, 國家有關部門對于田徑運動訓練的管理, 還沿用此前以往的管理體制以編制和政治規矩為依托的管理架構, 本質上無法適應田徑運動訓練競技性的內在屬性。在訓練層面, 由于我國政治體制的影響, 舊有的歷史因素, 決定了在訓練的過程當中, 相關主管部門對于訓練實際的影響也是非常深刻的, 這種歷史上積淀下來的管理的習慣和訓練的習慣, 影響了田徑運動訓練過程當中良好效果的發揮。
第三個方面就是輿論因素。應該認識到, 輿論對于運動員的狀態和整個中國田徑界的影響是比較深刻的, 輿論唱衰田徑界, 使得整個田徑訓練的賽場上人人自危, 人人都對這個行業和訓練科目產生懷疑, 這種相對悲觀的情緒影響了運動員訓練的情緒, 也影響了教練員培訓運動員的情緒。田徑運動訓練和田徑運動賽場上, 是需要激情和活力的媒體上一片唱衰的情況, 田徑運動員教練和媒體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在宣傳和輿論反饋上不及時、不到位, 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田徑運動事業的發展。在我國現有的體制之下, 田徑運動訓練實際上是舉國體制, 也是一項公益事業。幫助和引導全民共同關注田徑事業, 一方面能夠提升人們的身體素質, 幫助人們熱愛運動, 積極運動, 與此同時, 輿論引導公眾關注和重視田徑, 能夠提升公眾的自尊心, 自豪感, 提升民族的凝聚力, 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第五個層面體現在經濟因素。在市場經濟的環境和條件之下, 經濟因素是制約我國絕大多數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盡管是舉國體制, 國家體育中心能夠為國有體制之內的田徑運動員提供必要的生活資助和訓練支持, 但是對于田徑運動員本身來說, 自己經受了艱苦的訓練, 實際上他們的內心訴求并不僅僅是吃飽穿暖, 而是需要社會對他們本身的價值予以認可, 從事田徑訓練, 從事田徑事業, 無法為他們取得預期的經濟回報, 就會使得優秀運動員的流失成為一種常態。田徑事業市場化發展推進的不利, 導致了很多運動員的生活是相對比較困窘的, 并且媒體上屢見報端的, 那些在運動賽場上取得了優異成績的明星運動員, 在退役之后生活窘迫的報道也會使公眾, 甚至一些潛在的田徑運動員失去對于田徑運動的信心, 這是導致我國田徑運動受到制約的重要原因之一。
影響中國田徑運動的因素, 第六點是客觀條件的限制。中國人是黃色人種, 中國人在先天的體質條件上, 在肌肉的肌力和爆發力上不如黑人, 甚至不如白種人, 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 因此,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 中國人在田徑賽場上往往處于弱勢的地位, 這是由中國人作為亞洲人本身的身體條件限制的。與此同時, 由于中國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漫長的時間里, 受到了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掠奪, 積貧積弱人口的素質不好, 營養攝入情況也不容樂觀, 這也是一段時間以來, 中國人的身體狀況, 呈現相對劣勢的狀態的重要的原因。
中國田徑運動要想發展, 首先必須要進行體制的調整。要絕對避免在日常管理的過程當中, 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的出現, 要通過對體制機制的改革, 給運動員的成長騰出空間, 要讓更加專業, 更加科學, 更加市場的理念, 進入到運動員的日常管理和田徑訓練的日常工作當中,要用更加市場化的思維考慮進來, 引領中國田徑運動訓練, 推進田徑運動事業的發展。具體而言, 就是要從已經退役的田徑運動員當中, 遴選那些具有市場經驗, 管理能力和超前思維創新能力的優秀運動員, 進入田徑運動管理工作崗位, 由他們引領田徑事業的創新和改革。
第二點, 應該引入國外先進的訓練技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學習國外的先進訓練技術, 并不是要摒棄中國,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田徑訓練層面所積累的先進的經驗和理念, 而是要通過東西方結合的方式, 去吸取西方在運動訓練過程當中已經積累的先進經驗, 借鑒他們使用的先進技術, 結合中國運動員的實際情況, 結合中國田徑訓練的實際狀況, 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調整和改革, 用這樣的方式來提升中國田徑運動發展過程當中的質量和速度。
第三點, 要破除舊有觀念的影響, 破除唯金牌論的理念, 用更加健康且普世的價值觀來看待并對待中國的田徑運動, 要讓快樂運動成為一種共識, 吸引并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中國的田徑運動事業當中,營造一種全民健身, 全民運動的氛圍, 只有這樣, 人才的選拔才能夠在一個更加寬廣的平面當中進行田徑運動的新生力量, 才能夠真正的成為我國田徑運動事業的終極動力。
第四點, 要強化正確的輿論引導, 田徑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媒體記者和媒介報道的助力, 中國的田徑事業若要想得到真正的發展, 離不開記者的關注和媒介的支持, 因此, 作為中國田徑事業的管理者, 應該充分的尊重媒體的意義和價值, 強調正確的輿論導向。更加尊重和重視媒體的意見, 并且嘗試與媒體進行良性的溝通, 強化正確的輿論導向,力求通過這種方式, 來在公眾面前塑造一個更加積極向上, 陽光活潑的中國與田徑運動訓練隊伍。積極的拓展外部的因素, 來提升我國田徑運動事業的發展質量。
第五個路徑就是要鼓勵優秀田徑運動員以恰當的方式將自己的影響力變現。專業運動員盡管要以“更快、更高、更強”為奮斗目標, 但是在競技價值之外, 優秀運動員本身的社會價值也應該以恰當的方式被實現。鼓勵優秀田徑運動員將自身在競技領域的價值積極變現, 能夠保護運動員的努力訓練的積極性。于此同時, 優秀運動員本身在商業上的成功也將成為年輕人加入田徑訓練、努力出成績的現實動力。從當前的田徑運動訓練的實際上看, 城市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出身的孩子已經不再了如從事田徑訓練了, 一方面是由于訓練辛苦, 家境良好的孩子沒有生活壓力, 父母出于對孩子的愛護之心, 不會將田徑訓練當做培養孩子的首選項目。更重要的是, 由于我國田徑事業長期低迷, 從事田徑訓練已經無法為運動員無法得到社會的肯定, 能夠出頭冒尖的運動員少之又少,更多的運動員沒有得到更好的市場肯定。尋找正確的路徑, 幫助田徑運動員將影響力正確變現, 能夠更好的提升我國田徑運動的人才隊伍質量, 提高團隊積極訓練的士氣。
最后一點, 中國田徑運動若要實現長足進步, 強化運動員的前期選拔, 遴選更加優秀、更加有天賦的少年田徑運動的隊伍當中, 從小接受專業、正統、科學的田徑訓練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強化運動員的前期培養和選拔, 是中國田徑運動事業發展進程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 幫助和引導更多有天賦、有熱情的孩子家UR東安田徑運動訓練當中, 是突進我國田徑運動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式。
田徑運動的發展和進步, 不僅關乎國家榮譽, 更與全民運動健身事業息息相關。從當前我國田徑運動本身存在的問題入手, 對當前的問題進行有針對的處理和解決, 提升我國田徑運動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是推進我國田徑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