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芳
(河南煤化集團鶴煤三礦,河南 鶴壁 458020)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之快、總量之高、潛力之大,已為世人所矚目。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是國有企業管理的核心, 國有企業的財務文化建設不僅僅只是財務部門的工作,企業要想做好財務工作,必須大力培育國有企業財務文化。本文就這一問題從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國有企業財務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環境影響下,國有企業長期倡導和培育的由國有企業財務人員和全體員工共同塑造的道德精神、財務行為規范和實體性理財設施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財務文化不是財務與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特定文化中的理財行為和理財行為下的文化特質,是由一些互相關聯的要素組成的有機的財務文化體系,它包括財務設施、財務知識、財務價值觀、財務精神和財務制度等基本要素。財務文化具有時代性、民族性、主體性、相對穩定性和經濟利益性等基本特征;優秀企業財務文化具有約束和激勵財務行為、形成財務競爭力、緩解財務沖突以及防范財務風險的功能。
財務文化是社會文化系統的子文化,立足于從社會傳統文化角度去研究財務文化的發展脈絡符合歷史與現實相統一的邏輯原則。我國傳統財務文化博大精深,但自從周秦以來,重本抑末的經濟思想基本上成為財務學的主流或處于統治地位。企業財務管理長期依附于政治而存在,形成了企業理財依附于上級領導的權威,整個理財環境不自主的局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經歷了三次變革,逐步建立了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財務制度,現代理財觀念日益被國人接受,企業理財方法日益科學先進。注重經驗與定性的財務管理、重視資產實物管理卻不重視資本價值管理以及民主理財意識不強等特征。這些正是傳統財務文化在我國企業理財實踐中的具體體現。總體來說,我國長期形成的是局部、靜態的理財觀念,常表現為短期行為。
觀古今中外財務文化的興替得失,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理財中應確定合理的企業理財目標、構建適合于我國企業發展的籌資系統、強化企業風險管理、恰當配置企業財務控制權以及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原則。
國企財務文化是否先進,關鍵要經得起四看:一看是否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二看是否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看是否反映出改革創新精神;四看是否以維護國企財產的思想、行為為榮,以損害國企財產的思想、行為為恥。
國企財務文化是否彰顯民意,關鍵要把握兩點:一要把握住是否最大限度地讓人民群眾擁有相應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二要把握住是否最大限度地讓民主、公平、正義成為激發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
財務文化要“三不”并建,共同構筑:
⑴國家負責構建國企財務文化建設的法規環境。任何國企及個人不得違背,否則將為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意欲“腐”的人起到警戒其“不敢為”的作用。當前重點是要創新立法(規),解決國企外部尋租、國企股東權行使、國企董事會授權、國企不合理費用標準、奢侈浪費入刑、收入分配不公及不能“高檔”消費之標準、費用“公開”之范圍內容等群眾反響強烈、諱莫如深、霧里看花的問題。其次是廢舊,對與時代發展不相適用的法律規章予以廢除。
⑵國企要制定自身的內控制度。要以目標明確、職責清晰、流程規范為核心,以防任意篡改、曲解法律規章(內控制度)為重點。當前要盡快全面落實《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內容,重點做好不相容職務分離、授權審批、績效考評等工作,充分運用財務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和分析的方法。
⑶人,“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故必須通過社會理想、信念、廉恥道德觀來規范人的思想、矯正人的行為、引導人的理念、樹立人的價值。要通過不造假欺詐、不見利忘義、不損人利己、不以權謀私、不搞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等財務廉政道德來教育人、引導人,約束和實現人生價值的理想追求。
先進不彰,無以為繼。對認真進行國企財務廉政文化建設的單位及個人應進行表彰獎勵,使大家有明確的學習追趕目標,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以推動國企財務文化建設向縱深方向發展。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鶴煤三礦做為河南省最大的國有企業下屬生產單位,在創建自己先進企業文化的同時,十分注重企業財務文化建設,把“忠黨報國,奉獻河南”作為構建財務文化的指導思想,倡導具有時代特色的國有企業財務文化。具體包括:一是主人翁精神-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二是集體主義精神-團結互助、同心同德、爭創集體榮譽;三是奉獻精神-大公無私、不為名利、精心理財;四是開拓精神-開拓創新、銳意改革;五是求實精神-實事求是、真實批露;六是拼搏精神-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七是競爭精神-爭先創優、追求卓越;八是公正精神-堅持原則、不畏權勢;九是敬業精神-精通業務、忠于職守;十是服務精神-認真負責、優質服務。在財務實踐中,積極踐行“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的財務理念,建立理性和德性相結合的財務文化精神。提供的財務信息真實反映財務成果,如實反映財務狀況,不偷逃稅金,不坑害消費者,不欺詐合作伙伴。
對外協調好與有關各方的利益關系,充分利用外部資源,使企業外部財務關系保持一種和諧穩定的良好狀態;對內通過制訂和實施相關財務制度,逐步完善企業的財務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