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南陽 474150)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五個方面。唯物史觀是解釋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能促進學生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通過歷史時間與空間的方式能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身于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史料實證是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使學生知道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梁,學生能從史料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依據,并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和觀點。歷史解釋就是學生通過對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不僅能揭示表象背后的深層因果關系,還能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家國情懷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自強自信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等人文精神,做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因此,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要立足于實際結合歷史學科自身特點,不斷創新和改善教學方式,進行基于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
(1)時空觀念。時空觀念作為時間和空間觀念的有機結合,要求我們能夠把握歷史知識的脈絡,只有將史事放到歷史進程的時空框架里面,以空間思維和時序思維來理解歷史事件,才能加強學生的人文情懷。(2)歷史情懷。歷史情懷實質上是讓學生對我們光輝的五千年中華文明進行揚棄,深究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體現歷史教育功能。歷史情懷既是追求,更是我們的責任。(3)國際意識。國際意識是讓我們明確自身的主體性,客觀看待我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并且能夠以辨證的眼光來看待。(4)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我們的有力武器,能夠以批判的觀點來分析事情,同時學會揚棄,吸收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改造對自己沒有用的知識。(5)責任擔當。責任擔當是學生應該明確在社會中各個角色下的責任擔當,自覺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五大核心素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缺一不可。
(一)教學目標設計凸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切入創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對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而真正的教育,必須以發展人性,培養人格,改善人生為目的。讓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把自己的命運與時代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增強使命感。教會學生認識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歷史學科作為一門社會學科始終以人為中心,以追問歷史對人的意義、價值和存在本體為己任。教師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著力培養中職學生的隱性素養和創新精神。隱性職業素養體現在很多方面, 如獨立性、敬業精神、責任心、團隊意識及職業操守等等。首先, 培養中職生的敬業精神。干一行愛一行, 培養學生真正融入企業,實現自身價值。其次, 培養責任感。德企首要強調的是責任, 他們認為責任心所產生的力量促使企業更具競爭力。再次, 培養適應能力。在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若不能夠迅速適應環境是無法順利工作的表現,善于適應環境是能力的象征。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科學的發展觀, 既注重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又注重個性特長, 倡導因材施教、科學挖掘學生潛能,學校應積極為學生的個人成長提供更多的知識營養,增強學習靈活性,培養獨立自主的個性品質與創新精神。
(三)合理構建知識結構,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傳授和教導學生合理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根據歷史學科的自身特點,以時間為主線,以歷史事件為斷點,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以此來幫助學生梳理所學內容,使得學生對于歷史脈絡更加清晰明確,加深其學習印象。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構建,提升基本素養。核心素養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概括性、專業化表述,是學生在學完本課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落實,不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變更,更需要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障。
(四)著力倡導交流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重要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抓牢“交流合作探究”這個著力點。“合作探究學習”就是通過學生分工、合作、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形式,獲得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通過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尤其是對研究成果的不斷研磨,不僅提高了學生理解歷史與解釋歷史的素養,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僅需要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更需要習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并內化為優秀的品格,外化為崇高的行為,是一種“情動—體驗—理解—內化”的過程。